原标题:IPO知识 | IPO审核中,常见的股东穿透核查的那些事儿
精彩预览
在IPO审核中,股权穿透核查问题都属于重点问题,历来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公司体系不断发展,股东的形态呈现出多样性,不仅有自然人、还有法人、合伙人、基金等各类股东。
现如今对于股东核查的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股份权属是否清晰等拓展到多个维度核查。
本文结合IPO股东穿透核查实务为核心,对内容进行展开分享。
以下为本次分享会的精彩回顾内容
01
关于股东核查
1
核查目的
对于IPO审核过程中股东核查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
(1)确保发行人股权清晰稳定;
(2)判断股权关系是否清晰;
(3)防止因为股权代持;
(4)股权嵌套关系;
(5)上市过程中违法的利益输送;
(6)通过上市获取非法收益等。
2
核查量化标准
据穿透核查量化标准规定,对发行人的机构股东和自然人股东进行穿透,机构股东可能需要穿透至其第一层、第二层甚至第n层,直至最终持有人,需满足持股数量少于10万股或持股比例少于0.01%。
02
股东核查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证监会加强了对股东核查的要求,。
股东核查规则层面主要的依据包括:
03
核查的重点
根据现行IPO股东穿透核查范围可以分为:股权是否清晰、股东人数是否超200人;是否存在三类股东、违规入股、证监系统人员入股等情况;以及股份代持、突击入股、入股价格异常以及股东适格性等问题。
其具体情况如下(举例说明):
04
对于股东的禁止和限制
在前面第3节内容中,有简单提到股东的适格性,但并未深入,这一节将会对其详细内容进行补充。
对于IPO来说,发行人股东是否适格是很重要的核查事项,股东的适格性通常可以理解为是否具有担任股东的资格,因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并非所有主体可以成为发行人股东。
以下是为禁止和受限的股东类型:
05
核查材料
通常而言,在IPO阶段,中介机构对于股东核查的全套材料主要包括以下材料。
06
结语
在IPO进程中对股东进行核查的历史由来已久,历来都收到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
因此,对于发行人来说,为了确保上市的顺利推进,一些红线是不可触碰的,需充分配台中介机构进行核查;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应当更加丰富自身核查手段,在审慎客观查证后作出相关承诺,避免出现虚假不实承诺及信息披露。
董秘俱乐部期待您的加入!
End
董秘俱乐部紧紧围绕如何推动企业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核心主题,以互助成长和价值共享为理念,本精英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