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3月17日晚,比亚迪集团在其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暨汉L、唐L预售发布会上,向业界和消费者抛出了一个大胆且引人注目的目标——“油电同速”。这一目标的背后,是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包括闪充电池、3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全维升级。然而,这些技术真的能助力比亚迪实现“油电同速”的愿景,从而彻底改写电动车的命运吗?
发布会现场,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比亚迪要彻底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这一目标听起来极具吸引力,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比亚迪推出的闪充电池确实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电池通过全方位构建起超高速离子通道,将电池内阻降低50%,充电电流提升至1000安,充电倍率高达10C,创下了全球之最。在超高电压和超大电流的加持下,闪充电池的充电功率达到了1兆瓦(1000千瓦),让电动车充电正式迈入“兆瓦时代”。搭载闪充电池的比亚迪汉L,可实现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与燃油车加一次油所需的5-8分钟相当。
然而,要实现“油电同速”,仅凭闪充电池还不够。电动车的充电速度不仅取决于电池本身,还与充电基础设施密切相关。比亚迪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了这一点,并展示了其自研的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以及“双枪充电”和“智能升压”等创新技术。这些技术无疑为电动车的充电速度和便利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要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油电同速”,还需要时间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来建设和完善充电基础设施。
此外,虽然比亚迪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其3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等核心技术,但这些技术的实际表现和市场接受度还有待观察。特别是3万转电机,虽然可以大幅提升车速和功率密度,但也可能带来更高的能耗和散热问题。因此,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还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的认可。
专家认为,要实现“油电同速”,还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接受度和市场习惯。长期以来,燃油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加油网络和消费者使用习惯。而电动车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即使比亚迪等技术领先的企业能够实现“油电同速”,也需要时间来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预期。(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