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德林   编辑 | 张佳儒

,这是监管给 IPO 的中介机构们立下了新规矩,拒绝暗箱收费,明码标价,IPO 规矩革命开始了。

汉朔科技发布招股意向书前的 2 月 15 日,《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

眼见为实的背后,监管是在给 IPO 重新立规矩。大家是否还记得 2021 年 12 月 20 日登陆科创板的禾迈股份,发行价 557.8 元,市盈率 225.94 倍,投资者中一签需要缴款 28 万。搞得很多股民买不起,直接弃购了 65.14 万股,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包销了 3.63 亿元。禾迈股份本来想募集 5 亿,结果在中信证券的操刀下募集了 55 亿,赚了承销费 1.415 亿。

现在禾迈股份是个什么状况呢?股价 100 块多一点,稍微跌一下就容易跌破 100 元。距离发行价已经砍到脚脖子了。至于上市公司嘛,新能源概念现在不热了,公司 40 多亿超募资金躺在银行,每年利息就是上亿元,根本不用做业务,净利润就超过 80% 以上的上市公司。那么中信证券看上去赚钱了,如果没有在最高位抛售包销股份,赚的承销费照样亏掉。

当中介机构跟上市公司联手做戏法,上市公司募集到了超乎想象的资金,而钱到账又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提升公司的主营业务,只能躺在银行账户上吃利息,对公司管理层在业务层面无论是内生性扩张,还是外延式并购,都难以提升效率,相反因为股价的暴跌而导致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失去信心,以后上市公司想再次募集资金,恐怕没有机构会相信它了。

股市是资源配置的平台,如果上市公司跟中介机构联手的戏法破坏了平台的信誉,那么真正受到伤害的是国家的实体经济,证券作为金融的一部分,而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很显然政府不会放任通过 IPO 割韭菜来破坏血液信用的行为长此下去。IPO 是个江湖,江湖要想获得信任,绝不能让中介机构们在 IPO 招股书里打哑谜,江湖规矩要开诚布公。

汉朔科技、弘景光电、永杰新材的招股说明书立即按照新规办。比如弘景光电

新规之前,中介机构的服务费到底怎么收的,就跟黑箱一样,你只能看到结果,收费的标准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想在招股说明书中看到收费细节,那是没影儿的事儿。除了公布收费细节,将在 IPO 搞分阶段付款。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你干多少活儿,拿多少钱,跟过去中介费上市成功才全款,失败颗粒无收,变相逼着中介机构们包装项目不太一样了。

弘景光电在招股书中写明中介机构全部按进度分批付款,汉朔科技和永杰新材都是按进度支付。投行以前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只要有 IPO 成功那就 KTV,大手大脚。如果没有 IPO 项目成功,吃碗面都要开发票。现在就算项目黄了,干过的活儿也能拿到,想大手大脚也难。

IPO 收费新股除了明码标价,更重要的是想玩儿承销费对赌那一套,不行了。过去在禾迈股份的刺激下,创业板甚至出现过募集资金 10 亿以上部分费率冲到 15%,还带 1% 奖励佣金的玩儿法,券商为了赚钱就玩儿命地讲故事推高融资额,管他上市之后洪水滔天呢。现在,从弘景光电、汉朔科技和永杰新材的费率看,都是固定费率加保底,费率不能随规模跳。

投行为首的中介机构是 IPO 的看门人,如果只是干掉他们搞钱的冲动,像 2024 年 95 个项目没有一个达到募集总额,按照过去的路子,投行的收入会减少一大块。现在新规的固定费率加上保底,会让募集不满的有了收入保障。当然,搞钱永远是中介机构的目标,不让递增承销费,递减总可以吧?2024 年金天钛业就示范了,6 亿以上部分费率降到 3.5%。

现在除了 IPO 的中介费收取透明,断了递增的路子,地方政府对 IPO 的奖励也没有了,不少投行开始琢磨以保荐数量创收。问题的关键是固定费率了,挑肥拣瘦成为必然,太小的项目可能就会被中介机构视为鸡肋。不管怎么样,新规犹如刹车,想过度包装搞钱的路子不行了。面对中介们的搞钱老套路,也许,老百姓会说:他们那都是阎王爷打哈欠,鬼点子多。

(本期策划:凌建平)


IPO中介新规:搞钱老套路不行了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