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一份37亿的算力大单,从天而降,又凭空消失,连个响儿都没听见。
一场37亿的“幽灵合同”,把22万股民关灯吃面
这事儿有多炸裂?咱们先拉个盘。
海南华铁,原本是搞设备租赁的,去年赶上AI风口,一头扎进算力这片热土,要搞“第二增长曲线”。股价呢,也确实争气,一度翻了两倍多,成了市场里闪亮的算力大牛股。
转折点就在今年3月。公司甩出一份王炸公告:签了个36.9亿的算力服务大单!合作方是一家神秘的“杭州X公司”。
你想想,37个亿,分5年执行,每年就是7个多亿的稳定收入。这对一家正在转型的公司意味着什么?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直接把未来五年的业绩预期给拉满了。
市场当然是闻风而动。公告一出,股价应声涨停,各路资金蜂拥而入。基金持仓暴增,股东户数从4万多直接干到了22万多。说白了,无数散户和机构,都是揣着真金白银,赌海南华铁这个美好的未来。
可谁能想到,这饼画得有多大,打脸来得就有多狠。
国庆节前,公司悄悄发了个公告,说这个37亿的单子,黄了。是公司主动取消的。理由是“市场环境、供需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节后一开盘,市场直接用两个“一”字跌停,把所有幻想砸得粉碎。那200多万手封死的卖单背后,是22万股民的错愕和愤怒。
最离谱的不是毁约,而是这份合同本身
毁约常见,但海南华铁这事儿,怪就怪在,这份合同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邪乎劲。
我反复看了几遍公告和报道,简直不敢信。这份价值36.9亿的合同,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竟然是“三无产品”:无采购订单、无一分钱订金、取消后也无一毛钱违约金。
这是什么概念?
你开个小卖部,有人跟你说要订10万块钱的货,连定金都不付,你敢备货吗?现在这可是37个亿的大生意!别说真金白银的采购了,连一个象征性的采购订单(PO)都没有收到。
这就好比谈了个女朋友,朋友圈官宣了,酒席都看好了,结果你发现连手都没牵过,甚至连对方真实姓名都不知道。
更骚的操作是,这么大的单子,说取消就取消了,海南华铁作为主动解约方,竟然不用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这在商业世界里,简直是天方夜谭。
原文里提到了另一家公司恒为科技,之前也取消过合同。但人家那是有原因的外部政策影响,指定的GPU拿不到货。而且,取消之后,人家退还了客户1.6亿的订金,还被对方告上法庭索赔违约金。
看到了吗?那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有定金,有违约条款,权责对等。
反观海南华铁这份合同,就像一张废纸,更像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它唯一的“战功”,就是成功把股价推上神坛,把无数投资者套在了高高的山岗上。
“牛散”精准逃顶,谁在裸泳?
更有意思的细节来了。
在海南华铁这波轰轰烈烈的上涨和崩盘中,几个资本市场上的知名“牛散”章建平、毛金明、毛英俊,身影闪现。
今年一季度,他们齐刷刷地冲进海南华铁的前十大股东名单。然后,到了二季度财报披露时,你猜怎么着?这几位大佬已经精准地、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名单里。
他们跑了,跑在了故事的最高潮,也跑在了崩盘的前夜。
剩下的是什么?是暴增到22.49万户的普通投资者,是两个结结实实的跌停板,和一地鸡毛。
现在,监管的函已经发了,据说调查组也已经进驻公司。那个神秘的“杭州X公司”到底是谁?这份“三无合同”背后到底有没有猫腻?当初为了这个“第二增长曲线”高薪引进的前阿里云、前华为的大牛,现在又作何感想?
一切都还是谜。
说真的,跨界转型去追逐风口,本身没有错。A股市场也需要有想象力的故事。但是,故事终究要落地,牛皮吹得再大,也得有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来支撑。一份连定金和违约金都没有的37亿合同,与其说是商业合同,不如说是一篇发在公告里的“网络小说”。
可惜,小说可以随便写,但股民的钱,可是实打实的血汗钱。
面对这种画大饼后又亲手戳破的公司,你觉得是单纯的经营失误,还是对投资者极度的不负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