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投资感悟——熬得了出众 熬不了出局

本周股市继续下跌,上证指数再次下探到3000点以下,我看到很多网友受不了这样的煎熬,有的骂爹骂娘、有的割肉认栽、有的索性注销股票账户,看来这些网友对股价的波动特别敏感,每次的上上下下都能让他们心惊肉跳。

其实,这种下跌是很正常的,因为股市每天都会因为各种原因或者因为情绪问题,而发生时大时小的波动,只要你买得股票背后对应的公司没有问题,那么这种波动就可以忽略不计。真正要担心的是那些买了基本面不太好或者纯粹是概念的股票的投资者,称他们为投资者有些不合适,因为他们实质上不是“投资者”,而是“投机者”,投资者是不会购买基本面不好的股票、不会根据概念来买股票的。

如果你买的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就不怕股价的下跌,只要慢慢等待公司业绩继续增长就可以了。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熬得了出众 熬不了出局”,对于价值投资者特别合适。

好东西都是要慢慢熬才能变得越来越好。酒需要熬,熬了十多年,才能称为“女儿红”、“状元红”,就越陈越香浓;阿胶需要熬,越老的阿胶越是具有药用价值;品牌需要熬,百年品牌才能被更多的消费者信任和接受;公司需要熬,时间能让护城河越来越宽、越来越深;人也需要熬,为什么田朴珺喜欢王石,因为熬了70年的王石更具有男人味和智慧。

年轻人往往不愿意熬,比较着急,我年轻时候同样很着急,总想着成功要趁早。年轻时候也做过一些看着挺厉害的事情:二十几岁就能给几十亿销售的公司做战略并得到董事长的认可;就能在中国数一数二医药集团操盘具有百年历史的药品品牌;就能管理400多家药店;就能写出一本40万字的战略管理类书籍,以上这些都是30岁之前做到的,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以前的不足跟多,这些不足还是需要后面慢慢来弥补。

我现在经常问自己,我的细心是否足够,我的耐心是否足够,我的感恩之心是否足够,我的向善之心是否足够?会做事不一定会做人,做了事也不一定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熬。人生熬了40多年,越熬越觉得熬得还不够。

就像雷军说的,小米已经熬了13年,再熬7年、17年有什么关系呢?雷军17年后也只有70岁,比现在的任正非还要年轻10岁,比现在的巴菲特还要年轻20多岁。一个在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是不会变老的,会一直有激情,一直有战斗力。

做事业需要熬,做投资也需要熬,每多熬一点时间,就有多熬的收获。

熬得了出众、熬不了出局。

二:本周百万价投组合实验战绩

1:本周上证指数下跌到3000点以下,本周五收盘时候为2969.56点,下跌了2.05%;沪深300指数下跌更多一点,下跌2.40%;巧合的是我的百万价投组合也是不多不少,正好下跌2.40%,这周沪深300指数总算跑平了我的组合。

2:从61日到现在已经6个多月,沪深300指数已经下跌10.7%了,但是我的百万价投组合只下跌了0.53%,跑赢了沪深300指数10.17个百分点,在这样的低位还能保持基本不亏,我觉得这半年的投资业绩还是很不错的。当然有很多朋友说,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朋友有半年10%甚至20%以上收益率的,我对此丝毫不怀疑,当然也不羡慕、更不妒忌,因为这不是我有能力赚到的钱,我的能力就在于买入我自己熟悉的、我自己认为的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3:本周除了福寿园略有上升以外,其他持仓股票都是下跌的,下跌排名分别为白云山-5.77%、腾讯控股-4.20%、小米集团-3.56%、贵州茅台-3.14%、江苏银行-1.51%、东阿阿胶-1.45%、江中药业-0.94%

4:当整体下跌时候,谁都没有能力阻止这种下跌的趋势,所能做的就是继续分析自己持有的公司或者自己关心的公司。如果有钱就继续买一点低价的好公司,如果没钱了那就卧倒躺平。

5:其实对于好公司来说,越跌越有好处。有些朋友说,如果你有闲钱低价补仓,当然越跌越好,但是如果你没有闲钱,下跌对你有啥好处呢?其实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说腾讯控股,股价下跌时候,公司每天花4亿港元回购的股份数量就越多,分母变小但是你持有股份数的分子没有变化,你在腾讯控股的权益是有增加的。小米集团也是如此,当股价下跌严重的时候,就会进行回购操作,对你来说同样是有好处的。股价持续下跌,就会呼唤公司进行回购操作,你自己不用动手就能得到权益的增长。

6:最近胡锡进的投资实验同样下跌惨重,现在浮亏是34858元,比上周五多亏了8千多元。总亏了7.27%;巧合的是老胡同样从6月份开始投资实验,投了将近50万元,现在略微跑赢沪深300指数。老胡和我一样对持有的组合未来能赚钱抱有很大信心。

三:本周指数ETF定投战绩

1:本周指数下跌比较多,所以本周的定投就增加了。总投入超过8000元,分别定投恒生ETF4400份,沪深300ETF2100份,大跌大买,这就是我定投的操作原则

2:从61日到现在,指数ETF定投总盈亏率为-8.469%,略微跑赢沪深300指数的-10.702%,应该说也能跑赢很多主动型基金经理的业绩,之前有分析过葛大妈、朱少、坤坤的基金,这些顶级基金经理在收取高额管理费、在拥有庞大团队支持的情况下,收益率并不比傻傻地定投高

3:从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来看,现在PE10.82PE百分位14.01%,属于比较低的位置了;PB1.17PB百分位0.11%,也就是说历史上99.9%的时间,PB是高于现在位置的,而且现在相当于你出1.17元就能买净资产为1元的股票,和原始股基本上接近了;股息率2.37%,相当于现在你买入沪深300指数,大概率能获得2.37%以上的股息作为回报,是远远好于一年期银行存款收益率的。

4:上一次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用了5天重上3000点,这一次不知道需要用多少时间,但是再次站上3000点是肯定的,我们拭目以待吧。

如果你只想看我的百万价投实验和指数ETF定投的战绩或者笑话,那么看到这里就够了,不用再花5分钟看我下文的投资感悟了。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股票和基金,所涉及的标的均为本人自己的实验和研究对象,不对你的盈亏负责。

四:本周相关大事及其感悟

1:太安堂被处罚

2:腾讯大股东持股比例降至24.99%

31-9月药店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前20位排名和增长态势

4:听闻上海药店圈转让高峰到来

1:太安堂被处罚

124日,*ST太安发布公告,太安堂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分别虚增利润0.66亿元、1.44亿元、1.16亿元、1.03亿元;另外太安堂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2018-2022年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由此,对太安堂公司处以420万元罚款;对柯少彬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处罚……

上周文章中讲到“不要赚睡不着觉的钱”,看来这个世界上,赚睡不着觉钱的人还是很多的,以柯少彬为首的太安堂一众高管,竟然在将近5年时间内多次财报造假,胆子之大、手法之恶劣让人瞠目结舌。

早在2014年我有机会在复星旗下子公司任总经理时与柯少彬打过交道,他是接手父亲柯树泉的公司,不方便更多评论,我们就以公告内容就事论事的探讨一下。

按照复权价格,太安堂最高股价达到23.79元,最低跌到了1.67元,下跌超过14倍,现在可能因为靴子落地的原因,又反弹到2.95元,市值现在仅有22.62亿元。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要知名度有知名度、要资金有资金、要当地资源有当地资源,恰恰在中国经济最最火热的时期开始走下坡路,股价最高点产生于2015年,其实2015年到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中国整体经济大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太安堂没有在这样的好环境下好好经营,做大业绩,回报股东,而是利用拙劣的手段编制假报表来糊弄股民、糊弄证监会。最终当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比造假金额,最终的处罚显然是比较轻的,对于一位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来说,拿出500万元来真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样的处罚显然不能让股民满意、让大众满意。

之前同为广东的医药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原董事长马兴田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单位行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以罚金120万元。

我在*ST太安受损投资者维权征集活动,用户在201911日至2022823日收盘前买入股票,并在2022823日收盘时仍持有或者在2019410日至2023915日收盘前买入股票,并在2023915

未来股民能获赔多少我无法预测,但是现在能通过平台来维护股民的权利,我觉得深感欣慰。

中国有5000多万家民营企业,能上市的公司可以说凤毛麟角,但是总有公司不珍惜这样的机遇,不好好经营公司创造价值,而是想着歪门邪道来赚钱,对于这种公司我们普通股民没有太多办法,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识别出来,然后远离。

我上一篇文章中讲到“不要和糟糕的人在一起”,当然也不要和糟糕的公司在一起。

2:腾讯大股东持股比例降至24.99%

腾讯南非大股东于127日出售51.35万股,持股比例降至24.99%!与去年1213日数据对比,当时南非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6.99%,也就是将近一年时间减持了2%

腾讯南非大股东是2022627日宣布减持计划,当时持股比例是29%,也就是一年半时间减持了4%左右,相比较来说,近一年的减持速度比刚宣布减持的半年慢了将近一半的速度。

个人感觉,减持速度变慢可能是几个原因。一是套现了1000多亿港元用来回购大股东自己的股票,对股东有一定的交待了,回购压力比以前小一点;二是大股东看到腾讯控股业绩这两年并没有因为疫情和大环境不是太好而严重下降,反而有比较好的增长,看来腾讯控股的韧性比较强,在这个时候大幅度快速减持反而不符合股东的利益;三是更快速的减持会打压腾讯控股的股价,对其自己持有的剩余腾讯股票价值来说是一种非常负面的影响,何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大股东减持股票到底是否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呢?在我看来,是丝毫不影响的。这就相当于几个人合伙开了一个饭店,饭店经营非常良好,现金流充足,每年的客流不断提升,回报非常好。这时候有一个合伙人家里要造房子需要用钱,想要把自己的股份卖给其他几位合伙人,其他几位合伙人有钱也有意愿收下那位合伙人的股份,这样的行为对饭店是没有丝毫影响的。何况这位合伙人本身就是一位财务投资人,既不是厨师、不是饭店经理,曾经没有给饭店带来任何资源,他的离开不会影响饭店的饭菜质量、也不会影响饭店的经营效率、更不会影响饭店的消费者认可度。

腾讯的南非大股东就是这样一个想要离开的合伙人,从本质上不会影响腾讯控股的经营。另外从承接方来看,一方面市场上的机构和散户可以承接大股东抛售的股份,低价的好公司谁不想拥有呢?另一方面腾讯控股基本上每天都在实施4亿港元的回购操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南非大股东的抛售。

可能短期内,因为供求关系的原因,腾讯控股股票的市场需求量小于南非大股东的抛售量,但是长期来看,只要腾讯控股基本面没有变化,继续有人使用weixin、有人玩腾讯的游戏、有人用weixin支付、有人看腾讯视频、有人听音乐……,腾讯控股的股价就根本没有必要去担心。

31-9月药店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前20位排名和增长态势

这是全国药店20231-9OTC通用名销售额TOP20,我一直关心的几个中药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有产品在其中,东阿阿胶的阿胶、云南白药的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的复方阿胶浆、白云山的蜜炼川贝枇杷膏、江中药业的健胃消食片,而且阿胶、云南白药、复方阿胶浆、蜜炼川贝枇杷膏都是两位数上涨的,只有健胃消食片略有下降。

从处方药TOP20来看,西地那非排名第一,在高基数上还有3%的增长,白云山拥有西地那非最大的市场份额。

从这张公司图表来看,东阿阿胶是增长率最高的,云南白药虽然增长率不算高,但是整个规模占比还是比较靠前的。

看了这些图表,我对持有的东阿阿胶、江中药业、白云山等中药上市公司都比较放心,虽然股价有所下跌,但是他们的产品还是一如既往的受欢迎,他们今年的业绩会增长,明年的业绩预计还是会增长,股价何愁不会上涨呢?

4:听闻上海药店圈转让高峰到来

最近听闻上海药店圈的朋友们都在转让自己持有的药店,几大药店上市公司纷纷抢占上海药店市场。

一直以来上海药店圈确实比较封闭,除了益丰药房在上海迅猛扩张以外,其他上市公司在上海市场的动作基本上都不是太大。虽然也有老百姓、一心堂、高济医疗等涉足,但是门店数量不多,销售额不大,当地的品牌影响力几乎没有,所以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

忽然间,大参林、一心堂、海王星辰等药店巨头齐头并进,期望在上海撕开一个口子,成为上海药店圈有影响力的大品牌。

有人要进来,势必有人要出去。出去的就是原来上海的一些民营小连锁,因为国有的是不可能出售的。这些民营小连锁的特点是药店数量不多,一般都在10多家;药店整体规模不大,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几乎没有;除了个别以外,药店整体盈利状况不是太好,因为上海房租高、人工贵,净利润不会太好;存在了十多年,因为上海允许个人经营药店后他们就开始进入药店行业;除了个别以外,创始人普遍对药店管理不是太精通,只是因为上海有一定的地方保护,所以还能生存。

随着药店300米距离的放开,随着平价药房的入侵,随着上市公司的到来,随着互联网售药的开放,随着药店管理要求的提高,随着整体经济大环境不是太好,这些民营小连锁药店生存状况必然受到影响,转让可能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早在2018年,中国药店市场估值火热的时候,上海的药店几乎没有想要出售的,如果他们当时选择出售的话,大部分老板的收益应该会比现在高很多。首先那时候估值高,PS超过1.5倍的收购遍地都是,PS超过2倍都是常见的,但是现在PS很少很少能超过1.5倍了,假设一个5000万销售额的公司,如果相差0.5PS,那就是2500万元的估值差距,5年时间是很难通过卖药赚到2500万元的;其次这几年疫情反复,虽然药店的业绩影响不算太大,但是这几年这些药店老板呕心沥血的付出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而且有很多药店因为房租、人工、竞争等的影响,是亏损的;再次,那时候买家多卖家少,现在卖家多买家少,那时候买家求着卖家,现在卖家求着买家,此一时彼一时,自然出价更不会高了。

药店的未来就是不断扩张不断整合的过程,未来的市场只会剩下少数巨头,普通的小鱼小虾是没法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下很好的生存和发展的,趁着现在还值一些钱,转让未尝不是一个好出路。

当然如果有人把经营药店作为自己终生的爱好,不愿意出售持有的药店,愿意和药店共存亡,我敬佩这样的人。但是至少在我看来,上海药店圈好像还没有这样的老板,大家都是为了一份工作、为了家庭的收入、为了过得更加体面而在经营药店。

在此给想要转让的药店老板们一些建议。

一是要找专业的人帮助操作药店转让。我看很多药店老板都是自己赤膊上阵,与上市公司投资部洽谈转让的各种条款和细节。但是这个世界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些老板卖药可能是专业的,但是卖药店你们完全不专业。而上市公司投资部的人对买药店这件事是专业的,他们已经操作了无数个收购案例,而你一辈子只卖一次。非专业的药店老板面对专业的投资并购总监,你说谁胜谁负?这些药店老板本着精打细算的思路,不舍得花费3-5%的咨询费,所以最终可能在转让过程中损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也只能吃哑巴亏。我自己代表复星医药和高济医疗收购过药店,我自己也作为药店老板转让过药店,我有充分的体会,那就是非专业人士转让药店损失几百万是一瞬间就会发生的。

二是转让要找有格局的上市公司老板。同为上市公司老板,格局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占便宜,有的不信任转让方,有的有拖延症,有的喜欢耍赖,如果你和这样的上市公司老板打交道,那结果可想而知了。当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老板格局大、有战略眼光、有信任感、决策果断、做事爽快、做人大方,和这样的上市公司老板打交道,你将非常愉快,整个合作过程也将非常顺利。但是药店老板一辈子只嫁一次,怎么能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呢?看来还是得回到第一点,找专业的人帮助来进行转让。

三是转让要彻底,不要怀着“既要、又要、还要”的想法。药店老板往往都是人精,在商海摸爬滚打几十年,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在转让过程中想得比较多。

A:有的老板想,我能不能留一点股份,万一以后上市公司将我药店做大了,我留下的股份能升值。你留下来的股份只是你十多家药店的股份,不是整个上市公司的股份;你留下的股份只能出售给上市公司而不能出售给公众,所以即使未来你十多家药店经营好起来了,你的股份受让方只有一个,转让价必然不会很高;而且要将你没有做好的药店在未来几年做好,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使是上市公司自己,你看看他们的市值这几年下跌了多少,益丰药房就从500亿下跌到过最低的200多亿,现在也只有300多亿,凭什么你的小药店估值能在未来几年提高呢?

B:有的老板想,我能不能在上市公司谋求一个职务,还能赚点工资和奖金。因为你不喜欢经营药店,所以你才将你的药店转让给上市公司,你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工作的热情和职业精神呢?而且相比于你几千万、几亿的转让价格,给你几十万甚至一两百万的年薪,你不会觉得有动力的。即使你把转让款全部存银行,也能获得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息。你如果想在民营背景的上市公司混吃混喝,显然更不是一个明智的好选择。而且很多药店老板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根本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

C:有的老板想,我自己老了就不去上市公司混了,那我给自己儿女谋求一个职位总可以吧?在转让过程中,为了达成这次转让,上市公司基本上会答应你的要求,可以给你儿女一定的职位和年薪,但是你对自己儿女的能力信任吗?你认为他们离开你以后能参与到市场竞争和上市公司内部的竞争中去吗?我以前看到很多老板有这样的安排,但是最终反而因为这样的事情和上市公司闹得不欢而散,何必呢?如果你儿女有能力,那你可以用你拿到的转让款支持他们自己创业,或者让他们自己去其他大公司担任职业经理人。如果你儿女没有能力,那你就用你的转让款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吧。人活着一辈子都不容易,你就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了,你能在之前经济环境较好的时候做成一个药店连锁公司,可能运气的成分大一点,别太把运气当做实力了。

总而言之,药店老板们不要想太多了,自己干干净净把药店全部转让,放手让上市公司去全权处理和经营你的药店,不要留恋、不要不舍,转让后你就忘掉过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如果还有干劲,可以换一个赛道继续开创一片新天地;如果没有干劲了,可以买一辆好一点的越野车周游全国和世界,经营药店辛苦了一辈子,也该让自己放松放松了,别忙忙碌碌一辈子,等自己走不动了才想着亏待了自己。

祝愿我上海药店圈的朋友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如意合作伙伴,都能获得一笔不错的转让款。

五:本周生活和运动

1:本周生活

本周在多伦多见到一对夫妻,年龄比我略小一点,感觉他们非常有激情,创业的方向有新能源、电力工程、大健康、房地产。对他们的创业热情我表示敬佩,但是我个人感觉在加拿大创业,市场还是小了点,毕竟只有3000多万人,分布在比中国还大的国土面积上。而且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人群,每个人群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习惯和行为模式,很难用一个产品和服务去覆盖这3000多万人。

我感觉在加拿大,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来躺平,生活安逸、与世无争。如果喜欢奋斗和创业,要么去美国,要么回中国。这两个国家都有创业的环境和市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即使是加拿大本土的品牌,lululemongoose,也还是要打开美国和中国市场,仅靠加拿大市场是远远不足以做成大公司的。

当然,如果你喜欢小打小闹,喜欢安居乐业做一份小事业,加拿大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个饭店、一个车行,只要你能精耕细作,掌握周边的消费者客群,那就能很好的活下来了。

2:本周运动

这一周没有去动感单车,感觉骑车消耗的卡路里还是不够大,很容易让肚子上的赘肉堆积起来,所以回到了跑步机和爬楼机。这两个设备上折腾1小时的卡路里消耗非常大,能让我酣畅淋漓的释放。

本周有一天,我用了52分钟,爬了2400英尺,一共3841步台阶,消耗卡路里711。相当于爬了731米,比上海中心大厦的632米还高了近100米。下周挑战一下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的828米高度。


熬得了出众 熬不了出局——2023年12月9日投资周记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