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加★星标★
编辑 |智库君
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连续四年财务造假、三年亏损超40亿,近500年的中华老字号竟落得一地鸡毛的结局。汉代后,中医馆“医”“药”开始合并统称为“堂”。清朝起,医馆通常用“某某堂”命名。
到了今天,只要看到名字里带有“堂”字的,基本都和中医沾点边。比如同仁堂、同济堂、九芝堂,这些都中国的百年的中医老字号。
无独有偶,广东潮州也有一家上市的中医药企公司太安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到今天已经传至第13代传人。
1995年,第13代传人柯树泉研制出了皮宝霜,这一支药膏让太安堂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
然而,太安堂药业股票如今已是停牌状态。百年的中药企业跌落神坛,即使是皮宝霜也无法让太安堂重回巅峰。
财务造假多年公司“戴帽”ST
6月5日,太安堂公司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的公告,并与4月14日开始进入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期为7月4日。
早在4月下旬,*ST太安堂就已经再次跌停,连续12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即使8个交易日全部涨停,太安堂的股价也难以回到1元上方,退市已成定局。
相较于2015年,太安堂的跌幅超过了97%,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亿一路缩水至4.37亿元。股价、市值一路下跌,都要把太安堂的底裤都给跌没了。
是不少投资者眼里的“优质股”。
不仅如此,实控人柯树泉也曾凭借39亿元的身家登上2015年的《胡润富豪榜》。眼见着祖业在自己手里不断发扬光大,柯树泉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跟先前几代的传承人不同的是,柯树泉更有创新意识,一心想要讲好太安堂的品牌故事。
比如创办中医博物馆、将太安堂搬到电视屏幕里。这些操作下来,太安堂更是名气大增,营收和利润也随之快速增长。
上市之后,柯树泉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运作。殊不知,如此激进的资本运作却为太安堂埋下了一颗大雷,让百年老字号跌下神坛。
转折点出现的2018年,当时太安堂的业绩已经出现了异常。为了挽救局面,太安堂抵押了金皮宝置业75%的股权,但却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眼见着情况不断恶化,债务利息一度超过了现金余额。焦头烂额的柯树泉为了留住投资者,他想到了财务造假这一方法。
反正数据都是要编的,那就有多好看就编的多好看。对于那些没有实际业务发生的项目,柯树泉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同时,子公司康爱多也通过虚减成本的方式虚增存货、利润。2018年至2021年,分别虚增存货6480万元、1.14亿元、1.15亿元以及1.03亿元。
通过财务造假,柯树泉成功将亏损的太安堂变成了正在盈利的企业。太安堂依旧是投资们眼中的“优质股”。
然而,从2019年开始,柯树泉家族就开始了减持套现的计划。从一开始的持股32%到17%,共套了6亿元的金额,就连剩下的股权也都抵押出去。
除了减持套现、财务造假,柯树泉还在忙着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近10亿。到目前为止都还有3.9亿没有归还,估计这钱也是要不回来了。
好家伙,这么多年愣是没想办法把业绩拉回来,而是在忙着拿钱逃离自己家族的百年基业。太安堂的创始人柯玉井公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讽刺的是,作为一名商人,柯树泉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做到,更不用说从明代就流传下来的祖训了。
对于处心积虑的财务造假、侵占资金,证监会也只是开出了罚单。而对于套了6亿现金的柯树泉家族来说,小菜一碟罢了。而很多股民都是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
虽说有股民对太安堂发起索赔,但柯树泉家族早已想到了对付的方法,由于能够抵押变现的资产已经没有了,股民的索赔最后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疯狂扩张中药老字号兼职地产开发商
关于太安堂,许多人给出的评价是,“老中医不好好读医书,却玩起了资本的游戏。”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柯树泉在上市1年后,开始疯狂买买买。
2011年,太安堂斥巨资1.36亿获得潮州市杉源投资的全部股份,并投入了4.1亿元增设广宏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并将其多个产品纳为己有,扩充自己的产品队伍。
图源:潮行通
紧接着,太安堂开始拓展产业链的上游,设立太安堂抚松公司专本进行山参培养;设立亳州公司,建立亳州特色药材生产基地;取得茂县羌林麝业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份,建成茂县林麝养殖基地。上游拓展完毕就该发展下游了。2014年,太安堂前后收购了上海联华复星药房以及康爱多。五年不到的时间,太安堂就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柯树泉的一系列操作以及结局都还是应了那句话“不怕富二代花钱,就怕富二代创业”。光那几年是打造全产业链就已经花去了17.1亿元。打造全产业链还不是柯树泉真正想要的。也是在2014年,太安堂提出了“健康产业地产”的概念并设立了太安亳州置业有限公司。图源:太安堂财报
是的,老中医跑去搞地产了。一列有关药品的业务里,“地产”两个字的出现尤其显眼。据太安堂2014年报表示,亳州太安堂广场建成后“将部分用于出租或出售”,其成本也纳入“存货”的科目进行核算。科普一个冷知识,一般只有地产公司才会将出售的房屋计入资产负债表里的“存货”科目。图源:太安堂财报
无独有偶,2015年,太安堂又花了9亿在广州的白云买了块商业用地,同样也计入了“存货”中。除了买地皮、建产业链之外,柯树泉还搞起了并购和投资。这难道不是败家的另一种方式吗?赚得钱都拿去搞工程,作为主业的中医药品的经营状况却一塌糊涂。别说柯玉井公了,吃瓜群众都想替柯玉井公给柯树泉两个巴掌让他清醒一点! 中药企业成暴雷“重灾区”守不住的老字号?除了太安堂,还有多家百年老字号负面缠身。九芝堂、贵州百灵、广誉远以及紫鑫药业都被爆出有因各种各样的问题暴雷。同是出身潮汕的康美药业也是因为财务造假而暴雷。据了解,康美的前三位高管造假300亿元。柯树泉都不敢编的这么夸张,康美一下就造个300亿,看来潮汕人有自己的一套商业经。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不过康美就没有太安堂这么幸运了,造假案被曝光后,法院判决康美要向投资者进行赔偿,赔偿金额总计24.59亿元。图源:央视财经
和太安堂不同的是,康美位于的赛道在西医,并且早期也是中国的明星企业。但康美上市后,开始不断融资,两年期间就融资了900亿元。不过,这些融资却很少与具体项目挂钩。就算是与政府签订协议、投资医院、中药材交易所等项目,投资金额也就10亿元。但除了这10亿元,其他融资的去处却不得而知。到后来,财报的纰漏实在是太多,就有媒体进行了深挖,结果一挖就挖出了300亿的猛料。据报道,康美有几十亿的利润都是编造的,光是假发票就查出了15万张,甚至还花了700万行贿上市。最后康美的前董事长马兴田被判了12年并罚款60万元。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无论是太安堂还是康美亦或是其他暴雷的公司,都是将手上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如何将百年品牌延续下去就成了企业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很多老字号的传承人在进行传承的时候往往都会忘了祖上流传下来的初心,与之背道而驰。同样是中医老字号的陈李济就一直在坚守着古训,一直坚守古方正药之正,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才有了如今的兴盛。 写在最后“老板最终成为老赖”照进现实,企业造假案例比比皆是,甚至成了一个久治不愈的问题。那些看似高昂的罚款金额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怎么能称得上是他们的报应呢?像是马兴田、柯树泉这种掉进钱眼的实控人还有很多。即使被查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后,她他们还是会有各种方法来应对,财富也能够继续自由下去。受伤害的永远都是被资本割的一干二净的股民们,无论横看还是竖看,对股民们都是不公平的。对于中国百年老字号太安堂退市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宝贵意见!— E N D —●烧光6亿!关店千家,曾规模仅次蜜雪冰城,如今被加盟商抛弃了?
●痛失700多亿!又一百亿龙头药企跌落神坛,网友怒斥:难怪买药贵
●拳打萨莉亚,脚踢豪客来,又一西餐巨头出手了,拿下“返贫”中产
●价格又暴涨,每天打一针直至宰割,网友:这科技狠货你敢吃吗?
写在最后: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防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财经八卦,点下方名片即可关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