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交所频频施策,全面优化做市商制度、新股发行制度,深化落实“深改十九条”等各项改革措施,增设“IPO直通车”通道,抓住沪深IPO放缓窗口机遇期,快速壮大优质企业。
随着北交所改革的逐步实施,其扩容质量提高、流动性增强、上市速度加快、准入门槛降低等特点,使北交所日益受到市场青睐。对于有上市计划的公司而言,北交所可能成为A股市场上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的新赛道。
北交所IPO净利润
在2023年A股上会的299家公司中,有69家公司在北交所上会,占23.08%。其中,64家公司过会,2家被否,3家暂缓。在披露最近一年年报的公司中,在北交所上会的公司平均净利润为5814.00万元,净利润中位数为4809.35万元,净利润最高值是1.91亿元,最低值是-1.14亿元。
北交所IPO净利润分布情况如下
净利润为负:1家上会,过会率100%;
净利润0-3000万:4家上会,3家过会,过会率75%;
净利润3000-4000万:17家上会,16家过会,通过率94%;
净利润4000-5000万:13家上会,11家过会,1家被否,通过率85%;
净利润5000-6000万:7家上会,通过率100%;
净利润6000-7000万:6家上会,通过率100%;
净利润7000-8000万:7上会,6家过会,1家被否,通过率86%;
净利润8000万-9000万:1家上会,通过率100%;
净利润9000万-1亿:4家上会,通过率100%;
净利润1亿以上:9家上会,通过率100%。
五成北交所IPO的净利润低于5000万
据统计,在2023年申报IPO上会的北交所公司中,报告期内最近一年净利润低于5000万的公司有35家,占比50.72%。其中,5家处于净利润低于3000万;17家处于净利润3000-4000万之间,13家处于净利润4000-5000万之间。公司现有的盈利能力对于北交所IPO不是决定性指标,但净利润太低显然也不容易上市。
5家北交所IPO的企业净利润低于3000万
2023年,在北交所申请IPO近一年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共有5家,过会4家,过会率为80%。其中,自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分阶段收紧IPO发行节奏以来,2023年内净利润低于3000万申报北交所IPO的企业新增3家,其中2家过会。
自深交所和上交所收紧IPO以来,北交所逐渐受到IPO公司的青睐。北交所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受IPO收紧的影响较小。因此,如果公司有意申报北交所,最好保持3000万以上的净利润规模,尤其是5000万左右。从上市难易程度来看,北交所可以说是低净利润公司的首选。
北交所IPO审核要点
北交所IPO审核提速,2023年北交所IPO上会公司共计69家,其中,64家通过,2家被否,3家暂缓审议。根据上会阶段的问询问题梳理发现:北交所IPO企业的业绩、毛利率、收入/利润、募投项目相关问题被问询的频率较高。
北交所上会审核的问询问题重点涉及方面
1. 业绩方面(19家):业绩增长是否可持续、业绩下滑、业绩波动、经营业绩稳定性、经营风险等、生产经营稳定性。
2. 募投项目/募集资金投向(17家):募投项目、募集资金规模、募投项目投产、发行融资与募投项目、募投项目可行性/合理性、募投项目与发行人业务协同性、募集资金投向等。
3. 毛利率方面(15家):水平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是否有进一步下降的风险、毛利率水平存在差异、毛利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等。
4. 关联方/关联交易(15家):销售信用政策、产品销售价格、境外销售、信息设备销售业务、销售模式、销售费用率等。
5. 收入问题(14家):收入确认/准确性、收入可持续性、收入利润增长、收入及利润、经销收入、变更收入确认会计政策等。
数据来源于:大象IPO
中嘉建信资本以FA咨询为基础,定位于打造信创、硬科技及数字能源等领域领先的风险投资机构,视野辐射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将围绕科技+产业融合模式进行少而精的上下游全产业专业型布局,建立多只围绕大信创龙头企业的技术驱动型基金。基金投资人来自国内大型母基金、产业资本、上市公司,愿为创业者提供有力支持,共同助力基业长青。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号温特莱中心A座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