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其实,需要维权不只是普通消费者,资本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在因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等原因导致自身出现投资亏损的时候,同样可以拿 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索赔。
当前,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常见的有:财务造假,欺诈发行,隐瞒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隐瞒重大担保重大诉讼等利空事项,夸大其词发布误导性好消息,资产重组文件有虚假记载,违规关联交易,不履行承诺等。
应对上述违规行为,投资者最常见的维权手法是提起证券侵权之诉,依法要求赔偿。“传统的民商事案件,法院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因此如果适格投资者不在规定的诉讼时效内起诉,超过期限就会得不到法律保护。

有胜诉判决或调解案件达40例

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不断有上市公司因为证券虚假陈述而受到立案调查、行政处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胜诉判决或者调解的案件为40余例,可起诉但目前尚无判决的案件逾百例。
据了解,2022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公布并于1月22日正式实施,2003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规定》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人民法院受理虚假陈述案件前置程序,投资者无需等到正式行政处罚出台即可提起诉讼索赔。另外,《规定》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有了重大变更,诉讼时效的起算和揭露日或更正日捆绑在了一起,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揭露日或更正日。
对于揭露日或更正日,原被告往往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重大争议。在法院的生效判决认定之前,各方往往无法真正确定具体的揭露日与更正日,这也意味着诉讼时效的起算日和截止日同样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有鉴于此,投资者的诉讼策略和思路也需要做出相应改变。此前,很多投资者会等待判决出来后再考虑是否诉讼,但现在的等待可能意味着错过了诉讼时效,即使起诉,也可能不再能得到

投资者维权索赔的一些新特点

年以来,从已经判决的证券维权案例来看,显示出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中介机构被追责的情况明显增多。由于专业的证券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辞其咎,因此在投资者启动证券侵权之诉时,被列入被告
从最近一年的情况来看,投资者维权索赔已经不局限于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一些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同样为引发适格投资者的维权索赔,这也使得投资者维权索赔更加趋于多样化。
“投资者提起证券索赔,取消掉了前置程序的要求,法院受理案件的门槛降低,不再以证监问题,这使得案件的复杂性和难度均有所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上市公司及相当有责人员被立案处罚已经不局限于罚款了事,也有一些有责人员不但需承担对众多受损投资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惩处力度的提升,也对违法行为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时也应该看到,因为取消了前置程序要求,投资者向违规者提起索赔诉讼,不再以证券监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为前提。如此一来,投资者起诉的门槛有所降低,但是胜诉难度可能变大。

责编:彭勃

校对:祝甜婷

这些,用户都在看突发!特朗普:美国正走向另一场大萧条!日企成最大受害者?超10家银行跌熔断!科技股却集体上涨,人民币暴拉!汽车真当白菜卖?丰田4S店“买一送一”!燃油车直接送;比亚迪、大众也加入价格战!经销商:有些车不降价就要卖不出去了突发!2600亿汽车巨头闪崩近9%,汽车股惊现“冰火两重天”!停牌近1年,地产巨头复牌大跌40%!年薪41万董秘拿4亿元买公司股份,堪称80后最强“打工人”!资金原来这么来的史上最强!20多万的车12万拿下,疯抢到只能付定金排队!不接受贷款;这家车企称有生产压力!

欢迎扫码下载e公司

●一手信息 ●一线互动●一键发布●入驻资本圈

▲小手一点,全新体验!▲

举报/反馈


又是一年3·15,投资者维权索赔出现新特点!证券时报e公司2023-03-15 12:29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