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便呈现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但在近几年似乎有些许放缓,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遇上大大小小的问题,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但令所有人更加惶恐的是——疫情,由于疫情的反复发作,行业竞争更加地激烈。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误区,只要涉及到房地产行业就默认为很富有,但是实际上,房地产行业的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巨额债务等风波,所承担的风险是一般人难以相信的。
由于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都是高杠杆发展,如今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只能对房地产行业实行贷款收缩政策,而许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也是在这一政策的变动中无奈退出市场。
就连头部企业也难逃一劫,最出名的就是恒大地产,由于债务爆发最终落寞,闻者都不禁感叹。而近期又有一家资产千亿级别的房地产企业爆出重大危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每个购房者在正式购入房屋后,最期待的莫过于交房的那一刻,而祥生地产的业主却在交房那一刻,全部希望破灭。原来祥生地产在一开始承诺精装修等配套服务,可等到业主们即将交房的时候,却发现“精装修”变“精简装修”,更过分的是,项目尚未完工,祥生地产就直接交房了。
这让期待已久的业主们如何接受,于是他们自发起抗议,手拉横幅堵在门口,而祥生地产却始终未做出回应。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只要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全网皆知,一时间关于祥生的负面新闻铺天盖地,有不少媒体还暴露出祥生地产背后更多问题。
除了装修品质货不对盘以外,有人透露出交房流程的不规范。而更严重的是,祥生地产的内部问题更加复杂,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与公司内部密切相关,倘若连公司自身都不稳定,企业走向衰退肯定是必然的。
此时的祥生地产正处于水深火热中,不仅外部纠纷不断,内部更是动荡不安,据了解祥生集团的董事会正经历着一场大变动,原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财务总监双双选择离职,企业如此核心的岗位自然是掀起一阵风波。
本就顶着舆论压力苦苦支撑的股价,顷刻间一落千丈,股民们面对祥生地产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
漫天铺地的负面新闻,压得祥生集团喘不过气,股价一跌再跌,全网人民都对祥生集团抱着质疑的态度,这时的祥生集团在各大知名投诉平台中已是位居榜首,同时更是身负巨额债务。
可在这关键时期,祥生集团又爆出一则丑闻,集团内部员工竟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网络诈骗,这对本就岌岌可危的祥生集团又深深地抹上一道黑。人们都在议论祥生集团内部管理存在漏洞,有这样恶劣事迹的员工,是否也意味着公司的服务质量也在大打折扣。
就在人们满怀期待,祥生集团此番又会如何回应时,祥生集团采取的公关措施令人大跌眼镜。祥生集团不仅没有反思公司用人方面的管理漏洞,更是极为强硬地将事情推向外部,声称与公司无半点关联。而就是这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引发一场众怒。
这时的祥生集团其实已经无丝毫信誉可言,而最后将祥生集团彻底压垮的,还是不断积压下来的巨额债务。众所周知,祥生集团在爆出各种丑闻后,股价一直不断下跌,这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无疑就是一个隐形炸弹。
同时祥生集团还有拖欠债务的行为,本是商定一月份偿还的欠款,即使是到了三月份都悄无声息,仅仅一年时间,祥生集团所欠下的外债便高达1500多亿,理所当然的企业信用等级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总结:
回顾祥生集团,那也是曾经辉煌过,可如今却变得残破不堪,即使是原创始人陈国祥,也无力回天。而这一切种种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企业管理上的纰漏。
从一开始的质量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引发争议,再到员工用人管理制度的漏洞,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对于问题的态度,面对问题若是一直采用回避的态度,哪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所以说,一个企业想要稳定上升的发展,还是得诚信经营,直视问题所在,及时整改。
今日话题:又一千亿房企出事了,负债1500多亿,业主纷纷拉横幅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