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405篇原创文章

2024年以来,中国国内A股市场新股上市的新闻,似乎绝迹了?

证监会新主席吴清2月7日被临危任命,一上任就研究提高上市标准,之后的两个月几乎就是零受理,零上会。又因为严查造假,很多排队上市的企业惶惶,甚至开始“撤单”不上了。

很像排队查酒驾,几乎所有司机都喝酒了,但以前只是象征性吹一下,大部分司机喝酒也能过,现在开始动真格的了,一些司机就“掉头”跑路了。

从2月8日到现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只上市了18只股票。而且有两只申购日期还都在1月份,是在吴主席被任命之前就定下的。

其实经吴主席的手只上了16只,且这16只绝大多数都是小盘股甚至微盘股,公开发行市值一般都只有几亿,几乎对市场的资金没啥影响。

当然,新股发行速度放缓,对应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在中国,新股发行速度和股指走势长期以来就是天敌一样的关系,2024年的新股发的少了,紧接着的这三个月A股就止住了跌势,至少还算苟得住吧。

但是,新的动向,开始出现了:

深沪交易所5月10日晚发布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拟于5月16日召开上市委审议会议,审议企业的发行上市申请。

其中,深交所审核马可波罗IPO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审核保隆科技603197)再融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上交所上市委审议会议于2月5日召开,深交所上市委审议会议于2月7日召开。也就是说,时隔3个月后A股IPO审核重启。

2024年以来IPO数量明显减少。在上会环节,今年仅有25家IPO企业公告上会,其中2家企业在上会之前被取消审核,实际上会企业23家,其中上交所8家、深交所6家。

与去年同期超过110家上会相比,今年企业上会数量下降近八成。

数据还显示,前4个月,新股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同比分别下滑66%和77%。

而当下的最新动向表明,自2024年2月初沪深上市委审议会3个月之后,IPO以及再融资重启,并恢复常态化了。

从经验和逻辑出发,IPO重启这个最新动向,对于当下的中国国内金融市场来说,肯定是有直接和持续影响的,并且,这个动向所折射出来的一些信号和动向,也非常值得重视和关注。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IPO重启的最新动向以及最新上会企业的属性情况详细梳理,结合中国过往几轮IPO暂停和放开的市场影响和实际表现,深入挖掘当下重启IPO动向背后的国家考量和利益诉求,并对接下来,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可能走向和变化,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时隔三个月IPO审核重启,被推出来的马可波罗和融资目的,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5月10日,深沪交易所发布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拟于5月16日审议企业的发行上市申请。

其中,审议1家深市IPO发行上市申请、1家沪市再融资申请。

来源:深沪交易所官网

来源:深沪交易所官网

自今年2月5日之后,IPO市场一直未有首发企业上会,IPO审核按下“暂停键”。如今时隔3个月,首家上会企业来了。据深交所官网显示,定于5月16日召开2024年第9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核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可波罗”)首发事项,这也是年后首家IPO上会企业,其上会结果最终如何,也引发市场极大关注。

图片来源:见图

IPO排队逾一年时间,马可波罗将在5月16日迎来上会大考,公司也是年后首家IPO上会企业。

深交所官网显示,马可波罗IPO在2023年3月2日获得受理,同年4月17日进入已问询状态,公司主板IPO拟募资31.58亿元,投向江西加美陶瓷有限公司智能陶瓷家居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40万平方米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项目、江西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陶瓷生产线绿色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等6个募投项目。

据了解,马可波罗专注于建筑陶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主要拥有“马可波罗瓷砖”“唯美L D陶瓷”两大自有品牌,公司在广东东莞、广东清远、江西丰城、重庆荣昌及美国田纳西州建有五大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有釉砖和无釉砖,有釉砖主要包括抛釉砖、仿古砖、岩板、瓷片和文化陶瓷,无釉砖主要包括抛光砖。

根据马可波罗更新披露的招股书,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9.25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3.53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为12.4亿元。

2024年一季度数据,马可波罗营业收入13.13亿元,同比下滑16.01%;净利润1.97亿元,同比下滑16.03%;扣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15.3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1亿元,同比下滑.7%。

2024年全年马可波罗预计营业收入将下滑16.86%至12.17%,净利润将下滑18.42%至8.06%。

净利营收双降,并且马可波罗所在的瓷砖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房地产开发公司即为该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该公司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并计提了大额坏账准备。

这样的公司想要冲击主板上市,募集资金,用来干什么,不用多说吧?

马可波罗不是地产胜似地产!

图片来源:网络

马可波罗作为IPO重启之后的首家上会审核的企业,引发争议不断。

马可波罗虽然不是地产股,但是属于建材板块,并且和房地产公司深度绑定,之前几次被否也是因为和地产公司绑定太多,存在太多以房抵债的行为。

由于行业所属,马可波罗也要看房地产行业的阴晴。从2023年前五大客户可知,公司前四大客户都是地产企业,且恒大地产仍是第二大客户。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为20.96%。

比如应收账款,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5.99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20.45%。马可波罗称公司的应收款项主要来自于房地产等工程类客户,而公司的工程类客户主要为大型房地产企业,实际上在报告期内公司部分房地产客户出现了信用违约或逾期情形,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现金流与经营业绩。顺带一提,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也有18.7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23.98%。

在应收账款计提方面,从2023年单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情况就可以看到,因“预期回收风险高”计提的大多地产公司,最大的单项坏账准备就来自融创地产。

马可波罗还存在房地产客户以房抵债情况。根据马可波罗的描述,报告期内以房抵债的抵债资产金额为17489.48万元,虽然公司对抵债房产积极办理网签备案或相关房产登记的手续,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马可波罗已对其中13套抵债房产完成办理网签备案手续,2套已交付,2套已转售,金额合计占比38.07%。然而马可波罗尚未取得全部抵债房产所有权,即在公司与房地产客户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办理房产过户登记前,公司无法取得抵债房产所有权,公司的抵债房产存在因开发商资金紧张或债务问题导致楼盘烂尾、被列为开发商破产财产及被其他具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申请法院查封的风险,从而导致公司的期待物权无法实现。

马可波罗称,如发生前述情况,虽然公司可以继续申诉或诉至法院,但仍存在无法全额受偿的风险。同时,受二手房市场波动和部分抵债房产所在城市存在限售政策影响,房产变现时间和价值存在不确定性,面临一定资产减值风险和资产变现风险。

那么马可波罗在IPO重启之后成为首家上市代表,国家在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

另外,再融资审核也已恢复5月1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定于5月16日召开2024年第13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核保隆科技再融资事项。

图片来源:见图

IPO时隔三个月重启,就是这么一回事,而从重启推出来的首家上会审核的公司来看,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和意图,并不简单。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IPO重启影响分析:复盘过往中国7轮IPO重启,这一次,该怎么看?

拉长周期来看,在中国,每次重启IPO都有一个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需要实现。

这里为大家复盘一下中国股市的7次IPO重启以及市场表现:

第一次

暂停IPO时间:1994年7月21日~1994年12月7日 共98个交易日,涨幅65.75%

第二次

暂停IPO时间: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 共96个交易日,涨幅18.36%

第三次

暂停IPO时间: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 共128个交易日,跌幅12.60%

第四次

暂停IPO时间: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 共101个交易日,跌幅7.86%

第五次

暂停IPO时间: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 共264个交易日,涨幅49.53%

第六次

暂停IPO时间:2008年9月16日~2009年6月29日 共个交易日,涨幅43.09%

第六次暂停IPO发生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际,为期9个月。

第七次重启

暂停IPO时间:2012年11月16日~2014年1月17日

14年重启IPO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带来了15年的牛市繁荣和市场炒作。

图片来源:网络

IPO重启的意思很简单。大体就是原先是一百个人吃一百碗饭,现在变成了两百人吃一百碗饭,甚至是更多人。

其实IPO最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一些优质的企业上市融资, 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是现在的IPO几乎变成了人人喊打,上市圈钱,高位违规减持套现。

上市了,股东赚到钱了,公司跟投资者的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是目前市场的现状。

跟st美尚一样。根据某博发布的消息。美尚董事长公开承认虚假上市。虽然未被证实是否说过,但是从证某会披露的消息来看。

虚假上市确实是存在的。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和股民,大家越来越不喜欢上市了。

市场虽然不缺钱。但是存量资金是有限的。就这么多。没有增量资金。大多数的居民还是以银行储蓄为主。能投入市场的钱当然更少了。

另外一点就是,新增IPO不断。但是退市力度却还是不完善。除了个别公司涉及重大违法违规,真正退市的有多少。多少公司财务虚假,虚假上市,高位违规减持套现。融券做空。

所以对于这次IPO重启,可能会在股市掀起极大的讨论。

就看监管层面怎么去做。未来市场的格局退市跟IPO一定是会呈正比的。

2024年IPO重启,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提升新质生产力公司的上市数量,提高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公司的资本融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

具体包括3类:

一是6项发行上市审核类规则,分别是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上市审核委员会和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管理办法、科创板/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以及申请文件受理指引、现场督导指引。

二是1项发行承销类规则,即投资价值研究报告关注事项指引。

三是2项持续监管类规则,即主板、科创板、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其中,股票上市规则、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业务规则,明确强化严把市场入口关,提高各板块上市财务条件,进一步明确板块定位要求,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核。

这属于打预防针了,但是IPO重启背后的原因,也要看清楚:

第一个原因,融资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功能,如果一个市场只有融资,没有投资功能,是不健康的。同样道理,如果一个市场没有融资,只剩下投资功能,也是不完整的。股市恢复融资功能,也是一个完整股票市场的真实写照。

第二个原因,股市赚钱效应开始逐渐恢复,市场指数重返3100点,这也是A股恢复IPO与再融资审核的重要前提条件。

前一段时间,股市出现了非理性调整的走势,从2月5日之后,A股的融资与再融资审核也处于了阶段性暂缓的状态。随着股票市场的投资环境逐渐改善,股市赚钱效应开始逐渐提升,也为IPO与再融资审核重启创造出有利的市场环境。

第三个原因,企业融资与再融资需求旺盛,在审企业多达522家,要缓解IPO堰塞湖压力,需要加快重启IPO审核与再融资审核的速度。如果排队企业太多、审核周期延长,也会导致IPO堰塞湖压力的进一步加大。

然后,从经济逻辑出发,大家不会认为中国股市就是为了让大家来简单投资就能赚钱的吧?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企业来这上市不断地融资。

国家一直在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直接融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上市融资,这样可以让银行喘口气儿。

很多企业不上市就得倒闭,甚至有的企业,上市融资就为了还债,只不过有的不得不把“上市还债”直接写进了招股说明书,有的粉饰了一下而已。

各地政府也都有任务,比如当地每年要有多少家企业上市之类……

上市公司数量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还有多个省份过去一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取得成绩,也提出了2024的目标计划。据江苏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江苏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8家,首发融资规模587.4亿元,均居全国第一。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达110家、43家,保持全国第一。

仅江苏常州市,提出2024年将重点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力争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净增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20家。

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重庆新增10家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增数居西部第一。其中,9家新股合计募资120.73亿元,超过2019年重庆新股募资额116.7亿元的纪录,上市融资额创历史新高。

广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广东新增A股上市公司51家,另有15家企业在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上市。

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也提出新目标,据浙江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浙江将新增上市公司5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

所以,真正严控新股上市这种情况想要长久,压力太大,尽管这对于A股来说是超级有利的疗愈。

堵不如疏,IPO这一次的重启,情理之中,也是趋势必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本轮IPO重启以后,接下来的金融市场走向和变化,该怎么看?

那么重启IPO之后,对中国A股市场会造成哪些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呢?

再直接一点,行情表现和市场走向,应该怎么看?

首先从短期走向来看:

重启IPO肯定对市场信心是一个巨大的利空,今天的市场利空已经说明了大家在用脚投票选择方向。

对于很多成长型高位股票,比如说之前的CPO,低空经济肯定是一个不小的利空。

因为市场存量资金肯定是有限的,新股发行肯定是抽血存量资金的。

市场表现很应景,5月13日国内股市是个什么情况?

5月13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全天保持震荡态势。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跌0.21%、0.6%、0.95%,分别报3148.02点、9673.32点、1860.37点。

盘面上,燃气、公用事业、航运港口、电力行业等板块涨幅居前;DRG/DIP、MLOps概念、天基互联、数字哨兵等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A股1124股飘红,4股飘绿。

成交金额方面,沪市成交金额4259.63亿元,深市成交金额4837.57亿元,两市合计成交金额9097.2亿元。

而从长期来看,主要看两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后续IPO发行的数量和速度;

第二、后续IPO发行新股的上市之后的表现。

长期来看,如果控制好了IPO的速度和质量之后,长期肯定是利好新质生产力的。

整体来看,还是需要看经济本身的复苏能力,经济复苏效果不好,资本市场的信心还是很难维持的,就像现在的市场情况。

时隔三个月,IPO审核重启,是否预示着A股这一轮上涨行情已经步入尾声?

关键要看接下来IPO发行节奏以及IPO发行的数量。保持均衡合理的发行水平,对市场的影响也会非常有限。

退一步说,如果IPO发行节奏与发行数量再次超出市场的承受能力,那么将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投融资均衡发展才是股市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的看下来,选择当下这个节点,进行重启IPO这个事情在市场信心上肯定是弊大于利的,市场看空情绪肯定是强烈的,即使后续监管到位,规则完善,一轮震荡和信心预期的艰难重塑过程,难以避免。

这对于刚刚恢复3100点的市场,以及广大的投资者群体来说,新的挑战和压力,才是人间真实。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结合IPO重启的信号和关键诉求,能够带来哪些现实启发?

看现象和问题要抓重点,这次IPO重启,重要的不是重启这个动作,而是要看到每一轮重启IPO以后的国家利益诉求。

马可波罗在IPO重启之后成为首家上市代表,国家释放了什么信号?

显而易见是真正希望利好地产产业链,希望资本市场实实在在的给地产链利好支撑。

马可波罗虽然不是地产股,但是属于建材板块,并且和房地产公司深度绑定,之前几次被否也是因为和地产公司绑定太多,存在太多以房抵债的行为。

所以这次IPO重启之后对他的放开,其实从政策的信号上来讲,是国家希望全面放开和拉动房地产的复苏。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有限的投资渠道和财富固化方式,其实没有多少选择。

国家想要通过金融市场给房地产输血,这个动作和表态,其实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文章最后,其实关于股市的东西已经说的差不多了,那么就围绕房地产,来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

1,房地产短期不会复苏(2-3年内),长期的话五年以上的周期,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产业和人口净增长的城市房子仍然是好的投资品。

2,重启IPO以后,中国的金融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阶段,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增加,而且,在总量固定的前提之下,市场的赚钱效应和波动会难度提升。

3,全国限购放开,利好的只是一二线成长型城市的局部片面市场,利空的却是大部分市场。

4,未来就是大中心城市集群和资源化空心化卫星城市的结构;

只有大城市在产业、工作和足够的配套资源进行人口支撑。

5,金融市场就看是场内还是场外,场内,当下优势策略的关键词是逢高减持,安全第一;

场外,那么就持币观望,观察IPO重启以后的行情表现和市场共识,没有十足把握以前,一动不如一静。

6,最后,马可波罗是否能过会,实现成功上市,其实不是关键,而是要看到国家的意图和思路。

融资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功能,投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纵观全球主要成熟股票市场,在股市处于长期向上运行的背后,多与当地市场的投融资均衡发展的现象有关。有的股票市场,多年来还出现了融资规模远低于投资回报力度的现象,这恰恰也是重视股东回报能力的体现。

对A股市场而言,本身不缺乏资金,却长期缺乏投资信心。归根到底,还是过去太注重融资功能的发展,疏忽了股东的投资回报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注销措施以及加大股票分红的力度,A股市场的投资回报能力也在显著提升,当股票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投融资均衡发展,那么A股市场的运行重心也会逐渐提升。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时机和现实,都需要过程和时间。

短空长观望,就这么简单粗暴。

以上,就是对时隔3个月的IPO重启最新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时隔3个月,A股IPO审核重启,释放何种信号?接下来股市怎么看?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