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银行入账短信,标记着一位老股民四年维权路的最终结局。
2025年仲夏夜,新疆股民王永飞收到一条银行入账短信——3490.49元。这个精确到分的数字,是他四年前投入6万元购买柏堡龙股票后,历经漫长诉讼得到的赔偿。作为1995年入市的老股民,这是他首次将上市公司告上法庭。
陷入“白马股”陷阱
公司,表面业绩优良,前景可期。
期待中的上涨未至,等来的却是2021年1月底的巨亏公告。随后八个交易日,他的本金缩水超三成。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柏堡龙因涉嫌信披违法被立案调查。
调查显示,该公司从上市前便开始财务造假,虚增业绩长达6年;实控人夫妇套现超10亿元,还操纵公司股价。随着真相曝光,王永飞的持股在半年内亏掉三分之二。
“股市风险我懂,但这次是公司造假、欺骗导致的损失,我无法接受!”王永飞难掩激动。
踏上维权征程
2024年8月,广州中院一审判决:认定柏堡龙虚假陈述致王永飞亏损,判令赔偿2.1万余元。
胜利的喜悦很快被现实冲淡。此时柏堡龙资产负债率已飙升至452.54%,完全资不抵债。
艰难的赔偿之路
会计师事务所被追责。
截至目前,柏堡龙“终本”案件未履行金额超6亿元。近千名投资者的案件等待开庭,数百起胜诉判决面临“执行不能”困境。
维权困境与希望
不过,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体系正在完善。证监会持续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先行赔付、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机制落地。
康美药业案、泽达易盛案等标志性案例,为投资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曙光。
—
截至2025年9月,A股上市公司超5400家,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之际,王永飞的故事引人深思:普通投资者的权益,究竟该如何保障?
利的维权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