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假手法:闭环交易虚增业绩
虚假技术转让交易2021年12月,诺泰生物向关联方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许可权益,确认收入3000万元。然而,浙江华贝既无支付能力(技术转让款最终来自诺泰自身的增资款),也无实际生产能力,交易缺乏商业实质,导致2021年年报虚增营收3000万元、利润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资金闭环操作:通过增资浙江华贝→华贝支付技术转让款→诺泰确认收入,形成“自买自卖”循环,掩盖真实财务状况。
可转债发行文件造假2023年诺泰生物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募集说明书引用了包含上述虚假数据的2021年财报,构成欺诈发行。截至2025年4月摘牌,数万投资者在不知情下买入该债券。
二、监管处罚:高额罚款与ST警示
行政处罚公司层面:证监会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4740万元;个人层面:实际控制人赵德中(组织策划交易)被罚0万元,其他5名高管合计罚款1580万元。法律依据:违反《证券法》第78条(信息披露虚假记载)及第条(欺诈发行)。
ST风险警示:2025年7月22日起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虽未触及科创板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但再融资能力受限,且面临投资者索赔诉讼。
三、违规历史
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收到立案告知书:2024年10月24日,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诺泰生物)及其实际控制人之一赵德中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被立案调查。
调查原因:可能涉及公司2021年度技术转让相关事宜。
四、股价情况
2024年10月23日收盘时,股价为42.76元。被立案后,股价大幅低开,收盘时当日下跌8.11%,收盘价39.222元,换手率14.71%,振幅16.99%。
公司,一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短期之内跌幅很大,很多投资者因为股价大跌,抄底的心态进行买入。但实际上,被实施ST,收盘价40.98元,反弹的空间不大,但是提心吊胆,赔率也不高。
一旦发现公司被立案,要么及时止损,等待案件落地后,再择机交易;如果未持有,充当吃瓜群众,看戏就好。
以诺泰生物为例,公司发布的公告中,可能涉及公司2021年度技术转让相关事宜,不少投资者会以为仅仅是关联交易未披露,却没想到存在定期报告财务造假,公司被实施ST。
实施ST,短期毋庸置疑对于股价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计提20%损失。
五、索赔资格
2022年4月28日至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