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度假,散户维权,操盘手改做商学院……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中,ICO这片曾经孕育了无数暴富和破灭的浪潮,渐趋退去。“破发”成为了ICO领域的普遍现象——根据 ICO Stats和 Tok-endata 统计,2018年年初完成的74个ICO项目中有76%处于破发状态,以往一经上线立涨十倍的案例变得稀少,伴随着整个数字货币市场额度的下跌,参与其中的人群骤然失重,进入了真正的“假期”。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始于区块链技术团队创业募资的一种形式,具体而言,技术团队通过发行代币募集投资者手中持有的比特币、以太坊等流通状况较好的数字货币。这一募资形式在2017年上半年开始崭露头角,在该年9月被央行等多个部委定性为非法集资后,ICO曾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从11月起,随着主流数字货币价格的不断上涨,I-CO又呈现了爆发的态势,十倍币频频出现。

如果尝试做一个切分,2017年末兴起的ICO模式应该被视为2.0版本。这个版本拥有一套更为复杂和专业的游戏规则,“代投”、“专业操盘手”这些在2017年上半年还并不常见的角色开始变得普及。而涌入的普通投资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还有一些对区块链技术、金融常识几乎毫无了解的散户投资人。

在2017年末—2018年初的一段时间,代投忙着向人推销私募份额,散户到处打听哪里能低价投资。操盘手一次为数十个项目拉盘,减少项目早期投资人变现对该币行情的冲击。而在三个月过后,在大潮渐次退去之时,除了投资人要求退币的维权群还在活跃外,其余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沉寂了。

闲散的大户

“大户们都闲了”,一位数字货币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在2017年-2018年数字货币不断上涨的行情中,一些长期投资者获得了大量的回报,完成了个人财富的积累,这些个人资产动辄上千万的数字货币投资人被视为币圈的大户。

陈坤(化名)是其中的一员,他从事数字货币投资领域已经超过了3年的时间,在行情没有到来、比特币没有率先上涨之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各个交易所的价格差套利,这一行为也被称为“搬砖”。

2017年一整年,这些大户都处于极度忙碌的状态。“形势来了,就要把握住”,陈坤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最匆忙的一段时间,陈坤很少会选择开车出行,因为行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变动,开车不方便。

这种紧绷的状态在2018年年初开始逐渐改变。颇有投资天赋的陈坤早早的察觉到了行业内的风向有所改变,此前的上涨趋势可能不会一直维持下去,因此他开始逐渐减仓,减少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持仓比例。

这并不是陈坤一个人的观点,在2018年2月底至3月初的一段时间中,多位数字货币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了自己的保守态度。“大部分人都在观望,看看后续的行情该怎么走”,陈坤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在这段时间,陈坤开始频繁的出差,从自己摆满了屏幕的工作室中走出去,去国内、美国的多个城市拜访之前只在网络上认识的币圈朋友。“我想利用这点时间多去看看,等时机成熟,行情回暖的时候,多做点事情”,陈坤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问题在于,行情还会回暖吗?“肯定会的,经过这一年,现在我是对数字货币由信仰的人”,陈坤对经济观察报如是回答了这一问题。

转型的操盘手

任西(化名)是ICO领域的一位操盘手,所谓操盘手实际就是为ICO发行方提供服务,辅助ICO发行方推高其发行的ICO代币价格,其本质上是帮助项目方坐庄。

请专业的团队进行操盘是ICO项目方在2017年下半年较为普遍的一个选择,其中原因之一在于ICO团队大多数并非二级市场专业机构,因此对于币价的拉升经验不足,再加上代币的资金盘较浅,贸然套现很有可能会对币价产生极大的冲击。

基于这一原因,一些号称在ICO领域获利上亿的投资人实际上很难全然的实现回报——这些获利仅仅是按照当前币价计算的浮盈,由于单个项目的资金盘交浅,这些大量持币者一旦抛出套现,就有可能砸低币价,从而使浮盈缩水。

任西此前任一家私募基金的总经理,长期从事二级市场投资。在2017年年中,他接触到虚拟货币投资领域,并成立了一支专门从事虚拟货币对冲的“私募基金”,这支基金除了帮助ICO项目方操盘外,还会提供配资服务——借给项目方一部分用来操盘的资金。凭借这两个业务,任西的团队在半年时间中获益颇丰。

2018年年初,任西的客户数量快速增长,短短一月间,找上他的客户达到数十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在2018年年初,一些上线的ICO币出现了破发的现象,项目方对于拉升币价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而在最近的一段时间,任西开始着手进行类似于区块链商学院等项目的开发,在他看来,目前的ICO行情已经暂告一段落,但是区块链技术还有很大的前景,从单纯的资本投资转向具体的业务将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如今,在任西的办公室,每天来拜访的人员如流水般,他平均在一个下午能接到3-4个拜访的人员。这些人员中相当比例都是传统行业的企业相关负责人,比如农业、能源等。这些企业希望能够通过任西寻找到自身业务与ICO、区块链的结合点。“最近形势不太好,你还是再等等吧”,在一家公司负责人表露出希望推动一个ICO项目意愿时,任西如此规劝道。

强势的代投

代投们是退潮后最匆忙的一个群体之一,在市场行情上涨之时,他们是项目方分发私募份额的重要渠道,而在市场下跌时,他们又成为了代散户维权的主力。“代投模式”是去年9月监管政策落地后,ICO领域的主要募资形式。简单来说,代投以能拿到项目方的私募份额为由——项目方会提供给早期投资人一部分私募份额作为回报,私募价格往往低于公开发行价格——向普通投资人募集资金。在2017年下半年,由于公开ICO的平台关停,代投模式日渐壮大,并成为主要渠道。

在目前ICO领域,成熟的代投已经形成了逐层分销,层层加价的模式,利用这些途径,往往某一代币还尚未正式发行,一级代投已通过这种逐层分销的模式获得了数倍的回报。其中一些代投甚至建立所谓的“自媒体”进行引流,并在社群中实现销售。

一位币圈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某些代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组织,可以分出多级。一级代投从项目方获得低成本的份额,然后逐层向下销售,经过多级的不断加码,在代币尚未发行之时,一些投资人拿到私募的金额就已经比“基石价”高出50%左右。

代投的盛行源于渠道的缺乏——在2017年9月监管政策落地后,ICO平台普遍关停,项目方也失去了一个可以和普通投资人接触的渠道。在这样的情形下,代投实际上成为了项目方和“散户”之间的桥梁。在币价下跌、新币上线减缓、私募份额销售趋于困难的3月,代投们开始忙于维权和退币的事情。“维权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位数字货币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代投们有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披露项目方负责人的信息或者通过住址信息,直接找到项目方负责人的家中——迫使项目方进行退币。因此,一些代投也成为了散户们退币的依靠之一,在一些案例中,代投也确实通过自己的途径帮助散户以一定折扣的比例,讨回了散户投资的数字货币,尽管在这一服务中,代投又会再获得一次收益。

维权的散户

最焦虑的依然是散户,多个ICO项目被指虚假宣传等情况激发了普通投资者的强烈反应,更重要的是一落千丈的币价让一些投资人难以承受。

这些普通投资人相当比例都是在2017年下半年才进入ICO投资领域,他们普遍对于区块链技术不甚了解,对于ICO的各种潜规则也并不熟悉。

在一些资深币圈的投资人看来,这些散户缺乏鉴别项目的能力。“有些空气币项目,币圈的人一看就知道不能投,那些项目大部分都是散户通过代投投资的”,一位币圈资深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是否是空气币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为项目站台的人是否可靠,但是在2018年年初被指涉及虚假宣传的项目中也包括了上述投资人所看好的“优质项目”——这个项目有大量币圈名人站台,但是在上线后价格同样一落千丈。

在这样“大小通杀”的局面下,普通投资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维权”。一些投资人借助于2017年9月4日中国政府对于ICO“非法集资”的定性,向执法机构举报了相关项目方,在一些案例中,这种方式取得了效果,举报人获得了项目方的退币。

但是,更多的维权还是通过投资人和代投共同配合,尝试在私下解决这一问题。大大小小的维权群开始建立,投资人在群中商量对策,责骂项目方泄愤,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项目方的个人信息,希望以此迫使其退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获得退币的也只有少数人——项目方会优先给群主和群中较活跃的投资人退币,并要求群主在获得退币后,立刻解散维权群。

即便获得退币,这些人的损失也已经出现。在过去的1个月时间中,用来进行ICO募集的比特币、以太坊价格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这意味着即使项目方按原有比例将比特币或者以太坊推给投资人,投资人手中的数字货币折算法币的价值也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希望下一个牛市能快点来临”,一位ICO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区块链ICO的6个危险信号

最近各种各样的ICO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ICO 为公众提供了投资区块链的机会。对于ICO,2017年绝对是创纪录的一年,仅在 2017 年第三季度,ICO 就为区块链企业融资超过 13 亿美元的资金,这比区块链领域通过风险投资融资金额多出 5 倍。

2017 年有超过 200次 ICO,即使对于一个资深分析师来说,对所有这些项目进行尽职调查也是非常耗时的,更不用说业余投资者了。

随着大众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不断增长,而区块链的术语深奥难懂,而监管也很松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 ICO 项目骗取投资者的资金也就不奇怪了。

普通投资人要避免骗局或糟糕的 ICO 项目,了解相关的危险信号是很有帮助的。以下是ICO项目的6个危险信号:

用例不需要区块链

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区块链,并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去中心化。 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区块链技术及其颠覆性潜力的炒作兴起,当 ICO 项目的白皮书声称正在把区块链应用到一个大型行业时,这个想法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评估 ICO 项目时,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项目需要区块链还是原生代币?”如果都不需要,那么这个项目就是强行引入加密数字货币,或许是一个骗局。

开源项目的代码仓库是空的

如果一个 ICO 项目开放了源代码,但代码仓库却是空的或者根本没有,这往往是一个危险信号。

许多公共区块链项目的关键特征之一是它们是开源的。 这意味着代码库经常被上传到 GitHub 这样的代码库供所有人查看。 对于那些有区块链编程经验的人来说,查看已发布的代码可以衡量项目的可行性。

骗局项目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关于技术如何运作的细节。对于非技术型投资者来说,简单地检查一下项目是否有文件上传到公共资源库,或项目是否具备功能的产品,是有帮助。

挖矿结构不合理地偏向开发团队

虽然供应表和挖矿结构并不一定是检验骗局的试金石,但可以用来与其他数据点进行交叉对照,从而了解项目方的真实意图。

简单地说,预挖矿(premine)是指在一个加密数字货币项目向公众开放之前,一部分代币预先分给一小群人。有时这是奖励开发者和早期投资者的必要手段。但是,如果项目为预挖矿的代币占的比例很高,那么就应该小心了。

例如,Paycoin 的创始人因为 900 万美元的欺诈计划被定罪,该项目的大部分代币都为项目的开发者所保留。团队意在依靠代币升值牟利,而不是把区块链网络做下去。

团队无经验或经验不足

即使项目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投资成功的最大决定因素是项目背后的团队成员。

如果 ICO 项目团队中没有任何全职开发人员,这通常是一个危险信号。 如果领导团队中不具备任何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应该更加小心。

ICO 项目经常在他们的网站上列出顾问。你还应该核查这些顾问的信息。

网站/ 白皮书信息不足

虽然一个项目缺乏精心设计的网站和项目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该项目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也可能这个项目就是个骗局。

ICO 项目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来源是白皮书:概述目标,技术细节,团队以及风险背后的其他重要细节的文档。虽然业余投资者可能无法完全了解白皮书各个方面的技术背景,但在评估白皮书时,对区块链概念的基本理解是必须的。

一些更正规的项目(例如以太坊)会提供更高级白皮书,概述了风险投资的关键点,并附有一份详细的技术文件,说明项目背后的技术。

没有明确的路线图

通常情况下,ICO 项目应该在明确的时间表上列出融资和发展目标,供投资者参考。 缺乏明确的路线图可能表明开发团队对项目没有长远的计划,因此可能受到短期财务利益的驱使。

但是,骗子也可以轻松伪造信息,或在聊天应用程序提供虚假更新。虽然缺乏时间表当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即使有时间表也不能保证 ICO 项目完全没问题。

综合自:经济观察报、区域链等


ICO首轮收割完毕:大户忙度假,散户忙维权,操盘手改做商学院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