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晶晶北京报道
“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费、招代理、法务援助。”这些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甚至在一些公众场合时常见到的诱人标语背后,则隐藏着“代理退保”陷阱。
实际上,退保本来是保险消费者自身正常的金融行为。而“代理退保”黑产,则是机构、组织或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以“可代理全额退保”为由,甚至冒充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等,向消费者推介保险退保业务咨询、代办等经营活动,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业务,打着“代理维权”的幌子进行恶意投诉,达到退保索取手续费的目的。
自2023年以来,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银保监局均发布文件明确,联合多部门整治“代理退保”乱象,在相关案件的信息共享、线索识别、风险预警、应对处置等环节,形成步调统一的联防联控机制。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内出现首例以“敲诈勒索罪”公诉案件判决的“代理退保”黑产案件。据福建银保监局披露,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民法院判决6名涉“代理退保”黑产不法人员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拘役5个月(缓期8个月)到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金。
维权骗局
据福建银保监局披露,上述涉案人员通过设诉保险公司,导致保险公司损失13万余元。
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代理退保”黑产给保险公司营销团队的正常展业和稳定性带来了极大阻碍,也扰乱了保险公司正常的经营秩序。
不仅如此,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新骗局,即不法分子谎称其为保险公司员工或资深业内人士,声称能帮消费者办理全额退保,实则利用保单贷款套取资金。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新骗局的出现也折射出一些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仍存在缺失,即缺乏“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的正确认知,从而听信了不法分子谎言盲目退保。今年“315”期间,多家保险公司发布了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诈骗”。
记者了解到,正常退保指的是保单已经超过犹豫期,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下申请退保。在退保时,保险公司只会退还当下的保单现金价值,而现金价值会从已交保费中扣除佣金成本、管理费用、风险保费等费用,即保险消费者会损失一部分资金。
相关案例显示,客户贾先生因自身经济问题退保,但依据上述退保规则无法实现全额退保。一个偶然的机会,贾先生在网络上认识了自称是“保险咨询顾问”的不法分子,其承诺帮助贾先生全额退保。随后,不法分子上门引导贾先生签署所谓,贾先生再也无法联系上该“保险咨询顾问”,不但没拿到退保金,还要偿还保单贷款,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根据广西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警惕“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诈骗”活动的风险提示》,“保单贷款型代理退保诈骗”的基本特征为:不法分子通常以保险公司内部员工或保险公司委托的第三方公司员工身份接触保险消费者;不法分子诋毁保险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及承保公司,怂恿保险消费者退保,同时声称自己有“门路”能帮助保险消费发现账户有实际款项到账后,并未仔细分辨到账款项的性质,误以为就是退保金,往往对不法分子深信不疑;不法分子收取消费者“代理退保手续费”后失联。
监管部门亦多次发文表示,近年来,以“代理退保”等为典型的金融“代理维权”活动猖獗,不法分子怂恿或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保险退保等事宜,通过编造不实证据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煽动消费者通过缠诉缠访、过度维权等手段向银行保险机构施压,从中谋取不当得利,形成了披着“维权”外衣的黑色产业,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联合出击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在2022年年底,《关于深入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通知》【人身险部函2022487号】显示,近年来,保险行业积极开展“代理退保”涉及的违法犯罪和违规问题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代理退保”黑产尚未肃清,仍存在反弹蔓延势头,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侵害保险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
多位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司法部门以及保险机构对于打击“代理退保”黑产已逐渐形成合力。
此前,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发布《关于依法打击保险领域代理投诉举报黑产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明确建立六部门联合打击机制,综合运用监管科技手段,发挥大数据集中管理优势,实施信息共享和精准打击。加强“行刑衔接”,充分发挥监管部门专业监管与公安机关侦查手段的联合优势,深挖“代理退保”黑产犯罪行为。
在上述全国首例以“敲诈勒索罪”公诉案件判决的“代理退保”黑产案件中,福建省银保监局介绍称,在该案件查办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主动出击,经公安机关牵头成立的联合专案组前期侦查,将6名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再由法院依法以“敲诈勒索罪”作出判决。为了打击“代理维权”黑产,福建省银保监局与福建省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联合工作组,梳理研判犯罪线索,密切协同开展打击行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约谈相关头部自媒体平台,督促其加强自媒体广告发布管理;指导银行保险行业协会成立工作专班小组,协调强化行业内联防联控。自2022年至今,福建省公安机关共破获“代理退保”黑产相关案件5起,打掉犯罪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刑拘23名。
记者注意到,近日,湖南岳阳、广西、内蒙古等地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发布公告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市场录音、转账记录等相关线索;发布虚假宣传等相关线索。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地方的保险行业协会还组织保险公司签署了《防范“代理退保”黑产自律公约》,共同应对和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例如,江西保险行业协会《防范“代理退保”黑产自律公约》,从销售人员工作考核体系、加强销售全流程管理、依法合规处理保险消费投诉等方面作出要求,明确保险公司应与销售人员签订《自律承诺书》,从业人员不得组织、参与“代理退保”活动。具体包括:不得将客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从事“代理退保”;不得以“全额退保”等为幌子误导客户,怂恿客户退保并从中获取利益等;不得参与、教唆、指使、诱导客户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恶意投诉、诬告等。此外,保险公司应健全销售人员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销售人员违反“代理退保”活动管理的人员不予“二次录用”,并列入行业黑名单,黑名单人员禁止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