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背景
1.紫晶存储公告,公司于2022年2月1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0062022005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2月14日,公司股票在开盘后迅速以20%的跌幅跌停。
2.2022年11月19日,紫晶存储公告称,于2022年11月18日收到了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处罚字[2022]167号)。紫晶存储及相关人员涉嫌存在以下违法事实:
一、欺诈发行
(一)《招股说明书》虚增营业收入、利润。
紫晶存储《招股说明书》涉嫌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具体来看,2017年,紫晶存储涉嫌通过与深圳市宇维视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宇维)、深圳富宏华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富宏华)、南京叠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叠嘉)、广州云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神狐时代云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神狐)等单位开展虚假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合计43497313.43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3.9%,虚增利润合计21627070.35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5.82%。2018年,紫晶存储涉嫌通过与广东汇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汇信)、深圳宇维、深圳富宏华、南京叠嘉、江苏菲利斯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菲利斯通)、淮安瑞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淮安瑞驰)、广东优世联合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优世、)湖北神狐、北京优世互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虚假业务,以及提前确认对五华县华城镇中心卫生院的收入,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11457882.74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27.75%,虚增利润合计39036333.51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2.59%。2019年上半年,紫晶存储涉嫌通过与广东汇信、苏州平流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平流层)、肇庆优世联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肇庆优世)等单位开展虚假业务,以及提前确认对五华县人民医院的收入,虚增营业收入合计66939521.10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42.97%,虚增利润合计25326629.03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3%。
(二)《招股说明书》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紫晶存储《招股说明书》涉嫌未按规定披露的2016年末、2017年末以及2019年上半年末对外担保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1000万元、7500.12万元。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余额合计00.12万元。
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一)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紫晶存储在上市后,继续通过前述财务造假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具体来看,《2019年年度报告》中,紫晶存储涉嫌通过与广东汇信、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平流层、淮安瑞驰、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肇庆优世等单位开展虚假业务,以及提前确认对山西紫晶天众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紫晶天众)、北京中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弘)的收入,虚增营业收入270871411.88元,占当期报告记载的营业收入绝对值的52.46%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合肥睿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合肥哈工路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哈工融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北斗教育信息有限公司、广东维蓝数据信息有限公司、广东奥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奥维)开展虚假业务,以及提前确认对广东奥维、山西紫晶天众、北京中弘、内蒙古中弘紫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数莲紫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收入,虚增营业收入340615914.92元,占当期报告记载的营业收入绝对值的60.54%,虚增利润170028703.10元,占当期报告记载的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51.1%。
(二)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
紫晶存储《2019年年度报告》涉嫌遗漏披露14500.;2021年涉嫌未按规定及时披露41790万元对外担保事项,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2.46%,其中16720万元也未按规定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披露。
二、暂定索赔条件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投资者买卖上市公司的股票时,如因上市公司做出的虚假陈述行为遭受投资损失,则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向上市公司主张民事侵权赔偿。投资者应当注意,投资者索赔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如果投资者不参加索赔,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不会主动赔付受损投资者。
紫晶存储因信息披露违法被处罚,投资者索赔的暂定条件:
或者继续持有该股票而亏损的投资者可以参与索赔。
三、投资者索赔准备
1.索赔提供的材料
(1)证券营业部盖业务章的资金对账单(第一笔买入-打印当天);
(2)证券营业部盖章的账户查询确认单;
(3)身份证复印件;
2.投资者可主张的损失范围
根据《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导致投资者受损的,受损的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可以依法起诉索赔,索赔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损失,具体以法院判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