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最近不少私募基金遭遇爆雷,不少投资者仍葆有对私募基金保本保息的侥幸心理,如何在遇到基金爆雷时选择最佳的诉讼途径,实现自己的债权呢?作者检索了相关案例,发现在实务中,私募除了雷声大雨点小外,其实基金管理人还为投资者埋了不少雷。如下面的第五个案例所示,在基金管理人提供的合同版本中,主要合同约定争议机构为仲裁,而从合同预约受让协议则约定争议机构为法院,最后法院裁定驳回原告起诉。以下几个案例希望对有需要的投资者有所启示。

合理、合法地制定诉讼策略和诉讼请求,不仅可以保证少走弯路,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归根结底,如果遇到驳回起诉,诉讼费用还是得自己负担。对于法律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在风险的源头上,扼杀风险,才是法律人该有的角色。

通过起诉的方式实现债权,有些人会认为诉讼的战线比较长,想通过政府施压来实现债权回收,但并非每一个案例都有效,特别是在融资方资金链断裂的情形下。有的时候诉讼的结果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诉讼保全的方式来制约对方,抓住对方的弱点,以诉促调,从而让对方主动偿还。

笔者此前代理的某投资者诉金川的案例,正是通过诉讼保全的方式,制约对方,从而顺利在三个月内结案,执行回款。


私募基金投资者诉讼攻略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