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披露大幕落下,196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意见并不是“标准无保留”(即非标)。
据统计,这196家公司当中,有19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这意味着审计机构无法获得有效的会计信息,这些公司绝大部分已披星戴帽,本身就有巨大退市风险,按照交易所规则,上市公司第一次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连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将被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有85家被出具“保留意见”,通常都存在审计机构“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况;另外还有92家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这类公司在可持续经营能力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病,投资者需要高度关注其风险。
出具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数量还可能明显增加。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2014至2016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一直在100家以下,到2017年破百达到121家。到了2018年初,康得新、康美药业造假案曝光,面对监管风暴和愈加严格的退市制度,审计机构画风突变,出具了213份非标意见,同比大增76%。
相比2018年年报,2019年年报的196个非标意见背后的推动力量则完全不同,它更多体现了制度改革带来的正向反馈。从今年3月1日开始,去年底大修后的证券法正式实施,审计机构出现重大责任风险所面临的处罚将十分严厉。比如,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委托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罚款上限提至业务收入的10倍,情节严重的还会被取消证券服务资格,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会被并处以至多200万元罚款。
此前有数据显示,在2007至2018年29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结案案例,涉及的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包括立信、鹏城、中磊、利安达、信永中和、中兴华、大华、大信等,无论这些财务造假案当时有多轰动,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不过是警告、罚款10万元以内两项,相应的审计机构罚款数额不过业务收入的1~3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刘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