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的最后几天,还有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2022年12月28日晚间,ST榕泰披露称,因公司和实控人杨宝生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和杨宝生立案。

据潇湘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9日早间,2022年A股共有91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这个数量已经远超过2021年的70家。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数量创下了近十年的新纪录。

今年哪些领域是上市公司违规重灾区?董监高都在哪里栽了跟头?

65家涉信息披露违规被查

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在91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中,有65家是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占比高达71%。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渠道之一,同时也是上市公司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可以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说,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对公司信任的基石。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中也不乏一些明星企业的身影,如通策医疗、贝特瑞、新潮能源、上海机电、*ST必康、航天动力、金字火腿、梦洁股份等。

以“牙茅”通策医疗为例,11月18日晚间,通策医疗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吕建明立案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壹号基金浙江通策壹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信息披露方面。

根据此前披露,2021年10月19日至12月30日期间,通策医疗与吕建明控制的壹号基金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涉及金额约1.43亿元,但上市公司未按规定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且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另外,高端家纺品牌梦洁股份还出现因信息披露违规导致管理层被“一锅端”的情况。据悉,公司董事长姜天武、副董事长李菁、董秘李军、董事李建伟和股东张爱纯自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合计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34亿元,但公司并未按规定披露这一信息。

11月23日,梦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关高层于2022年11月22日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姜天武、李菁、李建伟、李军、张爱纯立案。

如此高比例的信息披露违规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监管层面的“零容忍”高压态势,同时反映的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内心的“蠢蠢欲动”。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实际上反映的是公司的经营状况,少部分公司在面临业绩不振的情况下甚至会通过虚增营收和利润的方式进行财务造假来维持股价。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违法行为将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在谴责这种行为的同时,还要在监管层面让这些公司受到严惩。

事实上,随着“零容忍”打击违法犯罪的体制机制更趋完善,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不断加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越来越能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例如首例证券集体诉讼康美药业案就在一年前落地,5.2万名投资者获赔24.59亿元。

的机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董监高易在“交易”翻车

上市公司能够获得证监会的“额外关注”,一些铤而走险的董监高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据潇湘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内,包括杭州高新、聆达股份、新莱应材、赣锋锂业、贝特瑞、中国宝安、连城数控、弘亚数控、昊志机电、国民技术、*ST海核、赛科希德、杭可科技、汉森制药、金陵体育在内的多位董监高因涉嫌内幕交易、违规减持或短线交易等被证监会下下发立案通知。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国民技术、*ST海核分别披露了公司董事(独立董事)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的公告。而这两则公告都直指同一人。12月12日晚,国民技术公告称,董事俞鹂因涉嫌内幕交易公司股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值得注意的是,俞鹂在多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

据财联社报道,2015年,国民技术董事会换届,俞鹂成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并当选。此后,在第三、第四届董事会中,俞鹂作为非独立董事,均被选为审计委员会委员。而到了2021年5月,国民技术第五届董事会亮相时,俞鹂则卸任审计委员会委员,转任公司董事会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巧合的是,自国民技术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披露次日,即2021年5月18日起,至当年7月29日,公司股价由不到7元飙升至42元一线,短短两个多月,涨幅达到惊人的500%。

不过,俞鹂是否在此期间进行了内幕交易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内幕交易一旦发生,市场公平原则就被打破,中小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仅会大大折扣,自身的合法利益也会遭到直接的损害。

在违规减持股份方面,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违规减持股份,破坏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权益,一直以来是证监会监管执法的重点。新《证券法》第36条专门对股份减持行为做出规范,要求不得违反证监会关于持有期限、卖出时间、卖出数量、卖出方式、信息披露的规定,并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同时还明确了罚则。

“在法治保障方面,对于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国际成熟市场的普遍做法是严刑峻法,让做坏事的人付出惨痛代价。”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

证监会官网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已发布12张市场禁入决定书,累计30人被市场禁入,其中,11人被采取终身禁入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和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的构建完善,让长期以来违法成本过低的情况得到根本扭转。监管层的“零容忍”显示的是维护证券市场生态,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决心。但上市公司更应该将责任二字贯穿公司经营发展始终,微观层面来说,责任促使公司克服困难不断进步,股东利益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宏观层面来说,主体责任的完全落实也将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潇湘晨报记者郝咏琪


2022年有91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董监高们最易在“交易”翻车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