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晶存储(维权)上市后股价暴跌八成,业绩持续下滑,雪上加霜的是,如今又因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公司立即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该公司成为科创板成立两年以来,首家因信披涉嫌违法违规被调查的公司。由于最新的虚假陈述司法解释废除了以行政处罚或刑事裁判文书认定为前置条件的条款,所以紫晶存储被立案调查后,因为虚假陈述受损的投资者可以起诉紫晶存储进行民事索赔。紫晶存储或将成为科创板第一例被投资者索赔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信披违规一直是上市公司违规高发领域,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超过40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股价暴跌八成,被立案雪上加霜
资料显示,紫晶存储是光存储科技企业,提供基于蓝光数据存储系统核心技术的光存储介质、光存储设备和解决方案的生产、销售和服务。
53%,盘中最高价报86.98元,当日收盘报78.24元,涨幅264.08%。2021年5月6日,紫晶存储跌破发行价,该股盘中最低报21.16元。
去年12月以来,紫晶存储股价不断创出新低。今年2月14日,紫晶存储开盘迅速跌停直至收盘,股价报15.44元,跌幅20.00%,创下上市以来的最低价。
然而还没完,2月15日,紫晶存储收盘继续大跌超7.77%,股价报14.24元,续刷历史新低,总市值27.11亿元。目前的股价,相较上市首日的最高价,跌幅超83%。
紫晶存储股价这两天大跌的直接原因是被证券会立案调查。该公司成为科创板成立两年以来,首家因信披涉嫌违法违规被调查的公司。
消息面上,2022年2月11日晚,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公司于2022年2月1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 0062022005 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知情人士表示,这份年报显示公司在上市后即频繁变更业务模式,委托研发对象和预付款性质亦发生显著变化,由此推断,公司在上市之后发生“质变”应是被立案调查的直接原因。
上市后业绩连续下滑,大额应收账款被做坏账准备
净额为8.84亿元,用于投资下列项目:大数据安全云存储技术项目(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示范项目)、紫晶绿色云存储中心项目、全息光存储技术研发项目、自主可控磁光电一体融合存储系统研发项目、全国营销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补充业务运营资金项目。
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公司上市后除了股价走低外,业绩也在走下坡路。
.04亿元,同比减少24.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835.43万元,同比减少25.7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6亿元,同比增长320.29%。
2021年前三季度,紫晶存储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8.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7.26万元,同比减少68.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59.52万元,同比减少68.7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58.86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比上年同期减少2.52个百分点。
根据紫晶存储今年1月28日披露的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实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0.00万元到2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1亿元到0.98亿元,同比减少103.05%到99.75%。
紫晶存储称,公司202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备中心业务以公司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完成后分期收取数据存储服务费的模式为主,2021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该类项目建设有所滞后,主要项目处于建设期间或暂未形成服务费收入。因公司上述业务商业模式有所变化,叠加新模式业务处于建设期间暂未形成服务收入,导致公司收入有所下滑。
2、公司2021年拓展的信创业务处于前期阶段,需要进行大量市场拓展,毛利率相对较低,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下滑,另外部分信创项目还处于交付阶段,使得信创业务在报告期对公司毛利贡献有限。
3、公司对子公司、项目公司加大投入,增加销售业务人员,扩大销售办公场地,参加行业展会,大力开拓市场等导致职工薪酬、场地租赁费用及业务推广费用等大幅增加,致使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有所增长。
4、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对深圳市宇维视通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应收款项按100%计提坏账准备,对2021年年度利润影响金额约为2,708.69万元。公司正在积极强化相关催款措施,后续公司将根据宇维视通的回款情况、承兑汇票的兑现情况和诉讼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坏账准备金额。
部分受损投资者有权索赔,要注意诉讼时效
由于最新的虚假陈述司法解释废除了以行政处罚或刑事裁判文书认定为前置条件的条款,所以紫晶存储被立案调查后,因为虚假陈述受损的投资者可以起诉紫晶存储进行民事索赔。
受损投资者起诉紫晶存储进行索赔后,此案将会是科创板首例虚假陈述民事索赔案件,也将会是新司法解释出台后首个涉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案件。
紫晶存储的投资者,第二部分为截至2021年4月29日持有紫晶存储的投资者。特别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根据最新的规定,本案的诉讼时效有可能自2021年4月30日起算。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科创板上市公司引发的证券欺诈责任纠纷案件,由上海金融法院实行跨地域集中管辖审理。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还遭到股东减持。1月28日,公司收到达晨创联及达晨创通《关于集中竞价减持股份时间过半暨减持数量过半的告知函》,达晨创联在本次减持计划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1,903,815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0000%,本次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时间及股份数量已过半,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据悉,在2021年10月12日~2022年1月29日期间,上述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集中竞价减持公司股份减少至4.5321%。
其实,从2021年3月份开始,持股5%以上股东就减持动作不断。
A股去年超40家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据星矿数据,2021年全年,超过40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多数案件仍在调查阶段。
数据显示,仅去年12月份,沪深两市就有16家公司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
证监会在情况说明中强调了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呈现这样的趋势:首先是案发领域在向IPO、持续信息披露、并购重组等环节外延伸,其次造假动机、造假手段更加复杂,并且出现了财务造假与违规担保等行为的交织。
业内人士认为,根据退市新规,从财务指标――连续两年亏损且收入低于1亿来看,紫晶存储并不符合退市要求,但若被调查发现财务造假,根据严重程度则仍有可能触发退市。
证监会此前曾强调,严厉打击虚假信息披露及财务造假、以市值管理之名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恶性违法犯罪活动。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重心。上市公司应当意识到信息披露的严肃性,在董监高出现突发危机时,公司有义务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达到披露标准的内容进行全面、及时、规范的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